圣人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花萼楼下,乐手们以铜琶铁板弹奏着《西河剑器浑脱》,伴随着雄浑的曲乐,红衣弟子们满场飞舞,矫若游龙,挥洒出万千气象。
曲终,喝彩声中,她们退下舞台。李十二娘想到方才偶遇薛白听到的玩笑话,抹着额上的汗水,追上公孙大娘,问道:“师父,你收养了七名孤女吗?”
公孙大娘道:“为师收养的岂止七人。”
“那是真的?”李十二娘道:“薛郎说师父收养的七名孤女名扬江湖,称为‘七秀’,又有七秀十三钗,皆是闻名遐迩的人物,弟子怎从未听说过?”
“薛郎逗你玩的。”
“啊?”
李十二娘正觉失望,忽听得那边一阵惊呼,她站在台阶上转头望去,见十数只大象正缓缓走来。她看得呆住了,一时忘了离开花萼楼。
她还算是见多识广的,周围一些没见过大象的宦官、宫女则差点把手中端着的杯盘落在地上。
大象们身上有着隆重的装饰,迈着粗笨的脚步走到了广场前,打了个响鼻,抖动着扇子般大的耳朵,引来无数惊叹。更让人们惊讶的是他们长长的鼻子,灵活地卷动着,有规矩地起舞。
但其中却有一头大象并不肯舞,长长的鼻子卷着,仰着头嗷嗷乱叫。
“它鼻子里卷了东西!”有眼尖者大喊道。
“那是什么?”
很快,有宦宦端着托盘过来。
那大象似通人性,把长鼻舒展开来,落在托盘上的竟是一棵巨大的灵芝。
“这是……大象为圣人献瑞贺寿啦!”
“神迹啊。”
围观者们抻长了脖子,兴奋地议论不已,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如此奇妙之事。
那棵大灵芝被送进大殿内,呈在了李隆基面前。
“圣人,灵象献瑞,圣人得此灵芝,必将千秋万岁!”
“好!”李隆基听了心情大好,朗笑道:“再搬一箱金钱来,今日人人有赏!”
高力士代为先看了那灵芝,讶道:“怎还带着土?这灵芝莫不是刚摘下来的?”
这问题难倒了众人。
“回高将军,兴庆宫并未种有灵芝。”
“去看看,这灵象是从何处采来送给圣人的。”
“喏。”
大象之后,入场的则是犀牛。
莫小看只是十余只动物,这犀牛其实非常珍贵,它们是爪哇犀,乃是南海爪哇国进贡的。而关中的天气已经比远古时寒冷了太多,并不适合这些贡犀生存。哪怕它们被安置在皇家园林里精心照料,免不了因水土不服而死。
所以,今日贺寿的犀牛代表着藩邦的臣服、皇家园林强大的物力人力,是大唐无比强盛的象征,是圣人丰功伟绩的写照。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但,这还不是最了得的,千呼万唤,舞马终于出来了。
整齐的马蹄声响起,仿佛来的只有一匹马。可人们转头看去,见到的是如洪流一般的马群。四百匹马齐奔,呈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鼓来!”
李隆基也兴奋了起来,脸上容光焕发,亲自登上了高台,走到了一面大鼓前。
所有的表演里,唯有舞马,永远是他亲自指挥的,用他的鼓点。
他拾起鼓槌,像是将军握住了大刀,文人握住了毛笔,舞马们欢呼着,跃上了三层高的板床。
“咚、咚、咚……”
随着鼓点,舞马们开始摇头晃脑,马蹄踏着节拍,腾跃飞旋,所谓“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它们身披锦缎,颈挂金铃,鬃毛系珠,所谓“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除了起舞,它们甚至还会极为高难度的动作,踏上了板床之间悬着的绳索,所谓“婉转盘跚殊未已,悬空步骤红尘起”。
人们已经忘了惊呼,张大了嘴看着这一幕。
随着曲乐渐终,为首的一匹舞马衔起了一个酒杯,拾阶而上,登上了高台,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正是“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
乐曲停歇,歌者却还在动情高唱。
“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大易占云南山寿,走参走覃,共乐圣明时。”
“圣人千秋万岁!”
也不知是谁先破声高喊了一句,宫城内外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往年的千秋节,气氛到这里都是达到了顶点。
之后,舞马便要离开花萼楼,它们似乎极不舍圣人,频频回首,不愿离去。牵马人扯着缰绳拉着它们,它们也乖巧地没有嘶鸣。
有宦官急匆匆地从远处奔了回来,因太过激动,不等到了圣人前面就大喊大叫着。
“长灵芝了!”
“何事喧哗?”
“报高将军,大同殿的柱子上长出了灵芝,还有神光照殿!”
声音传到了公卿重臣们耳里,他们脸上自然浮起了惊喜的神态。
“这是出了祥瑞啊。”
“如此祥瑞,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杨国忠是最激动的一个,被这接连而来的喜事冲昏了头脑,连大臣礼仪也不顾,当即奔到了李隆基面前,有些语无伦次地道:“陛下神文圣武,故天降祥瑞啊!臣以为将陛下生辰设为‘千秋节’尤有不足,千秋万岁终有尽头,望陛下顺应天意,取‘天长地久’之意,改为‘天长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