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的笔记本电脑在被雪藏了好一阵子之后,终于能出来透透气了,至于用途,自然是充当浏览工具,浏览周岩刚刚拷贝回来的资料。
虚拟空间和系统教程还处在使用五百年就必须冷却一个月的冷却期,周岩暂时也只能放弃了进一步实践半导体工艺的想法,转而研究纯理论性的东西。
闲暇之余,周岩也会构思一下弘扬汉服的大师徽章任务。
原本那四幅构思《洛神赋图》、《唐宫仕女图》、《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以及《红楼梦·葬花》,已经很有美感了,而周岩需要做的,是将静止的画面,还原成动态的动画。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画面上的任务,除了原本就是重中之重的服装之外,周岩还需要先给人物配上符合时代特色的步伐、动作,还有符合时代特色的乐器。
因为还是构思阶段,而且周岩又有那五百多年的经验作为参考,自然费不了多少力气。
构思完毕之后,周岩将徽章任务暂时放到一边,回头继续研究芯片最基础的集成电路和光刻工艺。
周岩在空间里利用晶体管、二极管、电容、电阻和电感制作过巨型的电子计算机,因此十分清楚:集成电路就是将三极管等元器件缩小之后继承在一起的大型电路。
而集成电路最核心的,自然就是超微型晶体管的蚀刻工艺。
最原始的晶体管,是利用分子的高温运动特性在P-N极之间形成一个耗尽层,以便使两极之间形成效应场。
不过,微缩成集成电路之后,晶体管的PNP三个极,都需要在已经蚀刻好的晶体硅片上一层一层地布置上去,中间还需要利用特殊的离子工艺,形成耗尽层。
只有晶体管也就罢了,继承电路上还需要集成二极管、电容、电阻等其他的电器元件,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工艺难度。
而且,最后,还需要利用特殊工艺,将电器元件用特殊的导线连接起来……
如果不是虚拟空间可以自动生成各种元素,而且可以保证原材料的绝对纯度,周岩也绝对不会研究芯片,光是材料的纯度,足以把他脑袋上的头发给耗白,或者耗秃了。
知道集成电路是怎么回事,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制造集成电路了。
在制造之前,你还需要一台加工尺度能达到十纳米级别的“刀具”,在晶体硅上雕刻出来可以容纳晶体管和电子元件的凹槽。
这把加工尺度能达到纳米级别的“刀具”,叫做光刻机。
当然,集成电路的加工并不是有光刻机就可以了。
光刻机的光束再锋利,也刻不动晶体硅,要想晶体硅上加工凹槽,需要使用高纯度的具有极强腐蚀性的介质氢氟酸。
重生之前的前几年,棒子跟鬼子掐架,被掐断了料供应,马上就老实了,涉及的就是纯度高达十个九的氢氟酸。
为了保证氢氟酸能腐蚀到该腐蚀的地方,你还需要有能抗住氢氟酸腐蚀,但又能被光分解的光刻胶。
光刻机光源的尺度取决于光源所使用光束的波长,可波长最先的见光极紫外光源的波长也有十几纳米,要想实现十纳米级别的加工,你还需要高精度的聚光装置、高精度的遮光装置——掩膜版……
一套资料还没整理完,纵然号称自己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可面对高达十几G的资料,周岩也还是看得头晕眼花,脑袋里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名称:掩膜版、光刻胶、紫外光源……
所幸,虚拟空间的冷却时间只有一个月。
等周岩囫囵吞枣似的将所有的资料给硬记下来,虚拟空间的冷却时间也到了。
周岩直接利用积分兑换了一百年。
进入空间之后,周岩并没有急着制造光刻机,而是利用“工蜂”那丰富的机械知识,先制造了一批高精度的测量仪器。
接下来就,又制造了一批机床,然后逐步改进,不断提高精度的同事,也开始添加数控装置,以实现自动加工。
虽然虚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周岩的命令制造零件,可也仅限于造型相对简单,仅限于周岩的脑袋里能够描绘出来的。比如,周岩说要一个直径一厘米的玻璃球,虚拟空间就能生成,而且还可以保证玻璃球的指令是一厘米,一纳米都不差。
可在微观尺度,而且零件造型十分复杂,周岩脑容量不够用的情况下,虚拟空间就很难自动生成了,只能用机械来实现。
下一步,就是光刻机了。
周岩没打算一步到位,让光刻机的制程达到纳米级别,因此用的是诸多光刻机生产厂家已经淘汰的193纳米技术,不仅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而且资料也比较容易获得。
因为都是囫囵吞下来的资料,所以在制造光刻机的过程中,周岩只能一边制造,一边消化资料。
涉及到高能物理领域的知识,周岩没办法消化了,只能从花积分从系统图书馆兑换图书硬啃,光是光刻机的DUV深紫外光源,周岩就足足啃了五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