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突然的缺席】
“各位骑兵同志,我代表剧组所有同仁欢迎大家的到来!“
“欢迎,欢迎各位!”
宽阔的草原上,李一白正跟着制片人焦洋迎接远道而来的某军区骑兵营战士。
说话的正是焦洋。
作为制片人,他负责沟通大小事务,这次当然也理所应当出场。
和《射雕》以武侠为主基调主不同,这次《大秦帝国》的战争戏戏多了不少,有大大小小十几场。
这些战争戏都是由李一白来执掌,这是黄导当初请他的目的。
因此,李一白自然而然也参与了对战士们的迎接。
《大秦》没有和八一制片厂合拍,因此也没有调用太多战士,只是通过陕省宣传部联络北平这边,借了一只骑兵营。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满编营。
与其说骑兵营不如说是两只骑兵连。
加上后勤,大概300人左右。
85年整编之后,“骑兵”这一兵种因为现在作战作用不大,基本已经被淘汰。
国内留下的,更多的是作为曾经为共和国做过贡献的“象征”,甚至带着些“文物保护”的性质。
按焦阳的说法:就这三百人,可废了不少功夫~
因此,剧组这边当然对他们也很重视,焦洋和李导亲自出面迎接。
战士们也没有让李导失望,一个个排好队列,精神抖擞,放在古代是绝对的精锐之师。
军人快人快语,没有寒暄多久,焦洋便把对方的负责人介绍给了李导。
......
众所周知,国内的部队都是正治干部和军事干部双负责人制,因此,李一白以为和他衔接的也是两人,道:“教导员同志,营长同志,那我直接给你们介绍一下情况?”
没想到他话还没说完,营长大咧咧道:“这次支援拍摄,负责人只有一个,就是教导员,你有事和他说。一个人沟通起来方便,这又不是打仗~”
这位营长明显对拍摄有些轻视。
李一白有些担心影响拍摄,直接把目光方向教导员,好在教导员看起来通情达理不少。
军队都看中精气神,李导年轻压不住阵,索性亮起了导演的大嗓门和威严,道:“教导员同志!我们虽然是拍电视剧,但也和打仗没什么区别,有后勤有斥候有将军有士兵,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任务可是很重的!”
那教导员毕竟是正治干部,明白李导的意思,见到他这模样,也合口味,也大声道:“李导放心!我一定沟通好,绝对不会拖拍摄任务后腿,圆满完成部队交给我的任务!”
“那就好!”
李导把营长安排给一位汪若林,让他们带领战士去进行换装和化妆,加排练。
几百人,就这一步,都得花几个小时。
趁这个功夫。
李一白把教导员带到一旁,摄影指导袁小满,武指刘磅,以及特效总监高峰已经等待在这里。
李导对众人介绍道:“我们这次拍的是历史大戏,不是三国那样带有细说色彩的戏,因此,战争场面也尽量追求写实,以战阵为主。”
“为了拍得好看,当然也要有肉搏戏,冲阵戏,但我会尽量设计情节,让战斗变得合理。”
“总之,一切为了真实。”
“下面我说说第一场战斗的全过程......”
话说......
导演们拍现代战争戏还好,很容易找到顾问。
拍古代战争戏却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时间和兴趣去了解战争是怎么回事,选择乱拍。
又或者嫌认真拍麻烦,观众反正也不懂,选择乱拍。
再或者知道怎么回事儿,为了画面好看,选择乱拍。
各有各的理由,乱拍就完事儿。
认认真真去琢磨好好拍的反而是少数。
很基础的就是几乎所有导演都喜欢拍“骑兵冲阵,步兵冲上去混战”的戏份。
为了“标新立异”,还出现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拍法,比如《赤壁》里那种金色反光盾牌,简直亮瞎人狗眼。
拜托~
骑兵这玩意放古代那是战略武器,培养成本一个顶步兵十个没啥问题,怎么可能拿出去这么玩。
冲阵不是没有,可都是为了达成战略目的,连人带马裹得严严实实的具装重骑兵,去冲击农民组成的“军队”。
就这种具装重骑兵,要是去冲去严密的战阵,也等于送。
有的选,他们一定会选择削土豆战术(冲击前减速,转弯,以侧身到达阵前,刺击后顺势离开)。
偏偏导演们还喜欢拍轻甲轻骑兵冲击严阵以待的长枪阵。
真是拿他们没办法~
正确的骑兵用法应该是步骑协同,然后打侧击。
这里要介绍一下“侧击”这个概念。
和字面意思一样,就是在敌人侧面攻击他。
古人都很聪明,他们累积的经验告诉他们:两个人手持武器打一个,胜率在90%以上。
因此,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打侧击,一切为了打侧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