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疑难杂症
他之前就一直琢磨着,中西医结合这种治疗手段,不单单是针对肾病,
而是应对大范围的疑难杂症。
目前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编着一本书,
然后把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对医务人员展开培训,
不过这也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得给医院的医生们一段适应的过程,否则很可能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医生,张伟建提出的这种新颖治疗方法,肯定会遭到不少人质疑,毕竟没有经过临床印证,加之中西医在这个时代还一直明争暗斗着,都看彼此不顺眼,想把他们撮合到一起,
恐怕不是件容易事,不过这些东西就交给陈院长头疼吧,张伟建的任务就是编撰书籍,他也没想过靠这个挣钱,单纯就是给老百姓谋福祉。
他自己是个特例,脑子里已经有了大轮廓,这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他来说很简单,
想到这儿,张伟建从系统里拿书本和笔,这本空白书籍,是给自己徒弟准备的,一直没有下笔,现在派上用场了,
他在书本封面上写下名字《中西医医药知识浅谈》。然后在扉页写下了一段话,“精千古四海药术,扬华夏岐黄。”“悬壶济世,以强吾国医药之力。”
张伟建打算把自己所有的医术知识总结下来。
他把方大伯的病作为一个特例,然后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医汤药,以及西医制剂,都详细的写了下来。
张伟建没想做圣人,他只是不想让世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中医,中药被后世很多老百姓所诟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承延续的问题,加上一些医生私藏,才导致中医在我国逐渐式微。
另外就是中医里面的偏方太多,很多药方都看起来非常奇怪,什么人中黄、香灰、各种草本植物都能被当成药材入药。
虽然这些东西也能治病,有时候还有奇效,不过大部分人看中医,还是带着有色眼镜,更有甚者还把中医当成封建迷信看待。中药治病的原理主要是以祛邪扶正和调理腑脏功能为主,
一系列的辩证疗法,导致用药周期长,见效慢,这些都是中药不可避免的弊端。
西医之所以被大部分人接受,是因为西药服用方便,疗效快,但是西药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治疗手段都少不了仪器辅助,而且副作用大,伤身体,治标不治本等等。
张伟建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知识和西药医学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让辨病和辩证有机串联,从而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张伟建写到深夜才停笔,把方大伯的病症已经分析的差不多。
针对肾病的治疗方案也详细列了出来.
陈院长看张伟建暂时不想在医院留任,
就接着跟他讨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这个话题。
张伟建跟陈院长都清楚,这件事说起来简单,
但真要着手实施,肯定不容易。
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那么多,研究这个课题的人应该也有,怎么统筹规划,这是个难题。。
比如一些病症的命名,中医跟西医的叫法相差甚多。讨论到最后他们俩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只能慢慢来。
张伟建跟陈院长正聊着,一个熟人来找到陈院长办公室,是上次给方局长看病,误诊的那个王医生。他跟张伟建打了个招呼,就跟陈院长汇报完工作,王医生出去以后,陈院长提了一句,“王医生是个不错的医生,是人都会犯错。”医院这边已经对他出了相应处罚,行政降级,取消年底职称考核,三年内不能升职。这种惩罚对王医生来说已经够轻了,
陈院长跟方家人说了不少好话,方灵杰他们才没追究王医生的责任,不然他这工作肯定是要保不住的。
张伟建跟陈院长商定完以后,定下暂时以老方局长为特例,加大研究治疗力度,当然,这一切还是得征得方家的同意。张伟建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件事,一点是因为方大伯,另一方面是他确实也想把这个难题攻克了。
他知道他的这本书一旦被采用,肯定有不少人会在背后骂自己,因为中西医结合这条路子,对现在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就是瞎子过河,没有前人带路,只能自己摸索。张伟建并不在乎这些,只要他的这本书被接受,
肯定会引来我国医学界的大变革,当然沽名钓誉不是张伟建的初衷,他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陈院长当着张伟建的面给相关部门的领导打了电话,经过领导的首肯以后,他又给张伟建写了一封介绍信,方便他去其他医院研究走访。
张伟建离开医院之前,又跟陈院长提了一嘴乡下义诊的事,陈院长答应的相当干脆,没一点犹豫就同意了。送走张伟建,陈院长就立马召集医院的领导层,召开临时会议,议题就是中西医结合疗法,果不其然,会上就有几个人提出异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