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仁从种师道的《四大部洲论》中知道,东海之外的岛屿多飓风,这种飓风成为台风。台风以来樯倾楫摧、房倒屋塌,好不惨然。
好在樊瑞有预知风雨的本领,台风来之前,他们把那条小船藏到了妥当的所在,但是搁浅的那条飞剪船可就惨了,被台风打得稀烂。不过还算是老天眷顾,将这条破船吹到了岸上。
俗话说“船破有梆,梆破有底,底破还有三千铁钉。”,飞剪船被毁,使得种世仁等人尽早回到中原的希望破灭了。不过船板、船底可都是上好的木料,用于建房那是上好的材料。他们这里非常缺铜铁,找不到矿脉,这船上的几千颗铁钉算是给他们暂时解决的缺铁困扰。
种世仁将铁钉收集起来让铁匠打造各种兵器和工具。可是打铁炉子需要烧石炭(煤)这里也没有诗坛,就需要用木炭,可是营中有没有好的烧炭师傅……总之做些事情是困难重重。
种世仁也理解了为什么华夏军缴获的西辽军的火绳枪,却迟迟无法仿制的原因。如今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各个单位分工协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产业链条就无法打通。
不过为了生存下去,种世仁等人也发挥了最大的智慧,突破了各种难题,总算是在这个岛上存活了下来。
种世仁等人还是怀着回中原的希望,他们在大岛的高处建设了烽火台,就希望有朝一日华夏军的商队能够路过这里,找到他们。
另外,种世仁也对这个岛进行了测绘,但是现在却又是无笔墨纸张。他也曾试着用当地的植物造纸,但是造出来的纸张非常粗糙,只能用作如厕之用。无奈之间他只好把这里的见闻刻在了一块块的木板之上。
这一日种世仁将这个大岛的地图完整的刻画在了一块巨大的船板之上,有了这个地图,他算是松了一口气。
种世仁看着这个地图感叹道:“这个荒岛竟然如此巨大,就如同中原的一路或者咱们西北的一个行省相仿。”
一旁的项充道:“这个地图花费了弟兄们几个月的时间,才绘制成功。在这荒山野岛做什么都难,原本在中原都是寻常的事物,在这里却是难得寻到。”
樊瑞则道:“他日如果能回中原,咱们在这里也算是给华夏国开疆拓土了。王爷有恩典,谁发现的新领土,谁就可以为这个新领土命名。我看这个荒岛地域广大,总得有一个自己名字才好。就请侯爷为这个荒岛命名吧。”
种世仁想了想,道:“咱们从中原而来旅居与此,早晚还是要回中原的。来到此地的士兵大多数都是韩世忠手下的水师,他们也没去过华夏国,算是宋人。我看这个岛就叫旅宋吧。”
项充道:“旅宋岛,好,这个名字好。”
种世仁道:“你去寻找能刻刻字的士兵,在此岛各地刻字立碑,已做标记。”
项充道:“侯爷放心,铁匠们刚刚打造了一些锛凿斧锯,正好用于立碑刻字。”
不过项充乃是水上公道大王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江宁水师士兵也不比华夏军,并无汉子拼音之法学习汉字。因此项充和刻字的士兵都不知道“旅宋”是那两个字,他们就用比划简单的“吕宋”二字代替了“旅宋”。
种世仁在大中国城中诸事纷繁,也没有注意项充刻错字之事。等他发现之后发现项充已经在大岛各处明显的石崖之处刻了十数处“吕宋”字样。种世仁看了也是哭笑不得,于是干脆将这座大岛命名为“吕宋岛。”(致敬吕宋岛的来源。)自此种世仁和宋高宗等人就在岛上定居下来,等待回中原的机会了。
种世仁、梁红玉在海上遇见暴风雨之时一共有五条船,一场暴风雨后,只有一条船没有偏离航向,顺利到达了杭州。
杭州还有锦衣卫的据点,他们得知种世仁、宋高宗、梁红玉都在风暴之中失踪,觉得事关重大立刻飞鸽传书给了延安府的种师道。
种师道自从率领大军跟金军宗弼河东大战之后自觉难以取胜,遂退到潼关以西建国,意图长久破敌之计。
种师道熟悉历史中宋高宗在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尚可跟金国南北对峙一百多年。自己精心打造的10万华夏虎贲,总比原来的那个小朝廷战力强盛。只要给他足够时间,定能祛除鞑虏,重整乾坤。
种师道不可能像金军那样以残酷的猛安谋克制度将整个国家转化为战争机器,因此他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囤积更多的粮食,练就更多的精兵,就可以与金军一争高低。
为此种师道借鉴后世朱元璋灭元的时候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不过他觉得金军不善于攻城,这个“高筑墙”口号就免了,他给改成了“练强兵、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
原来经历四次西征后,华夏军诸将都觉得华夏军已经天下无敌了,也就是这种自大让他们在河东跟金兵的较量中吃了大亏。所以现如今华夏军全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都觉得要练好本领,他日再出潼关与金人决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