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44章 尼古拉耶夫斯基的支持

  关于该怎样管理一个企业,杨明志自诩有这方面的经验。

   他的确有这种经验,尤其是针对军工厂,可谓是老本行。

   或许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工厂还缺乏正规性,他估摸着,大战爆发后如大规模新建的工厂,从领导层到基层职工,又有多少人有经验呢?

   尤其是这位厂长,他可是当了很长时间民用工厂的领导。

   仅就今日的参观,杨明志深切的意识到,工厂必须从上到下进行一番改革。这是改革这方面,自己没有丝毫的权限,在此提出点建议倒是可以。

   杨明志并没有打算在此停留太久,两个重要的厂房参观完毕,是时候跟厂长说些关键性问题。

   很快,在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带领下,杨明志和随行的里固施科夫去了厂长办公室。

   “啊,一间朴素的房间,真是太朴素了。”

   进了一片平房区的一间房,且说这间房,它朴素到里面就几张木桌,墙壁上的装饰物,就只有马恩列斯装裱后的素描像,以及一面苏联国旗。

   “将军,这就是我的办公室,您觉得如何?”尼古拉耶夫斯基问。

   “还不错。非常的朴素,比起市长同志的办公室的豪华,我还是喜欢这里。”

   “是啊!市长他们太注重外观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务实一些。尤其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后方节约一些物资,也是对前线的另一种支持。”

   后方的一些机关单位存在着铺张浪费行为,这令尼古拉耶夫斯基非常不满。他是个聪明人,纵使有不满还是压在心里为妙。毕竟,工厂的生产资源和经费全赖上级的拨款!

   “您口渴吗?暖水瓶里还有热水。”他继续说。

   “既然您邀请,我就喝一点吧。”说罢,杨明志左看右看,“您难道没有秘书?”

   “秘书?算了吧。我的四肢健全,我还没有老到需要他人照顾的地步。”

   “好吧。”杨明志耸耸肩,考虑到苏联战争之前的平均年龄,这个老家伙的年纪不算小了。

   杨明志喝了半杯水,目光继续扫视着房间。

   尼古拉耶夫斯基,都说此人是个机智的老布尔什维克,难道布尔什维克就应该甘于贫穷吗?究竟是这个家伙喜欢节俭的生活,还是他真没钱购置好东西?

   是时候谈谈关键问题了。

   到了现在,杨明志还不想贸然的切入主题。他坐在松木椅上熟练的翘起二郎腿:“厂长同志,我现在得出一个结论。你的工厂一天就能造出最多三四百支冲锋枪,真是合情合理。”

   “如果再努力一下,一天产量六百支也不说不可能。我愿听您赐教。”

   “原因也非常简单,你们的工人数量太少了。确切的说是有技术的工人太少,但我也不否认,您的工厂整体规模并不大。”

   尼古拉耶夫斯基完全同意这个,他旋即掰着手指头念念有词:“装配车间、各种零件的生产车间、负责运输的调度车间、枪械的出厂检验车间,乃至我们的小食堂、配属澡堂、厂区保洁。林林总总的人加起来有三百余人,实际参与到枪械生产的则是二百人。我当然希望能增加些人手扩大生产,只是,有些人我是不想接收的。”

   苏式工厂采取的那种模式杨明志非常熟悉,工厂的领导层简直如同一个大家长,工厂和宿舍区往往紧密的在一起,宿舍区内更有五花八门的配套设施。说白了,它简直就是一个极度微型的城市,也有着古代俄国的农庄遗风,亦是他们自诩并自豪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象征。

   但这种企业的最大弊端还是组织结构过于复杂,管理的难度可是比西方的企业工厂更为困难。

   既然身在苏联,杨明志不想反对什么,他也觉得这种模式充满了人情味。尤其是在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数百人住在同一个社区,一起工作生活,它是非常有利于生存的。

   工厂的工人太少,听厂长的最后一句话,杨明志实在莫名其妙。

   “您……有新的工人来,您似乎不想要?”

   “当然!就像军队征兵,老弱病残他们要吗?”尼古拉耶夫斯基遗憾的摇着脑袋,“那些老家伙真是疯了。他们让我们一个月生产一万支冲锋枪,就凭现在的人手,我们当然可以完成,仅仅能完成一个月罢了。到了第二个月,我的工人都将累到虚脱。我向他们反应因为人手太少达不到预期产量,他们给予我一批新的工人。您觉得那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该不会是小孩?!”杨明志半开玩笑的问。

   “哈哈,您猜对了。就是孩子!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减少城里几个小学孩子的上课时间,让孩子们来工厂工作。太荒谬了。”

   “您是反对的吗?”

   “当然,孩子荒废学业,我们还有未来吗?!所以,我只能继续等待着,等到十月份,一些新的工人接受完培训,就分配到我的厂子。但愿,那时候我厂的产量会大幅提高。”

   “您拒绝童工,也许您是对的。”对此杨明志不知该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