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14章 航发,从核心机抓起

  一边走一边说话的功夫,三个人已经来到了海谊德的所长办公室里面。

   “不不不,海总,没必要这么着急。”

   看着几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海谊德,常浩南反而阻止了他提前开会的打算:

   “毕竟是全国协作,全体骨干成员的技术会议规模太大,可以多准备准备,先让从其他单位过来的同志们熟悉一下606这边的环境和工作模式,这样也更好开展后续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海谊德听到这话之后当即止住了转身的动作,紧接着双眼一亮:

   “常总的意思是……让其他兄弟单位的同志也……”

   而他能够听出来常浩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那就是对方准备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把整个华夏的航空动力产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整合起来。

   第一步自然就是一些细节问题。

   常浩南点点头:

   “没办法,既然要参与同一个项目,那总要先统一工作方法,既然太行项目是以606所和410厂牵头,那相关惯例自然要按照咱们现有的办法执行。”

   606所在业内一般直接被简称为国发动力所,根本不需要带盛京两个字,因为在最早的航空产业规划中,这里实际上是全国唯一一个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虽然后来随着三线工程等一系列事件搞得航发厂所遍地开花,但606所的地位倒是一直没被动摇过。

   不过没被动摇归没被动摇,三四十年下来,大家在一些具体的业务方法也已经有了相当巨大的差别——

   尽管随着一系列新的国军标文件发布和实施,华夏的航空产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化体系,但标准毕竟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

   同一套国家标准之下,长期独立工作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所形成的习惯和风格还是会产生天壤之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为苏(俄)设计局的苏霍伊和米格。

   在十一号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米格飞机的601所和112厂在面对苏27的设计和生产资料时,发现二者在图样编号、附注内容,以及一些专业名词的缩略语上都不一样,哪怕是返聘回来的老同志,都很是花了一段时间才重新适应。

   好在如今的苏霍伊在合作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提供的技术文件在完整性和准确性上相比前世改善了不少,这才没耽误太多项目进度。

   大洋彼岸刚刚成功并购了麦道的波音也正在面临类似的麻烦。

   而至少在航空产业方面,华夏并不是美苏那种财大气粗且技术底蕴雄厚的国家,所以还是得优先集中力量、统一工作方式、减少内耗。

   “好,那我这两天先让所里的同志们带他们熟悉一下情况。”

   作为606所所长的海谊德听到这种事情自然相当振奋,虽然这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但至少长脸是肯定的。

   “这个也先不急,还有一件事情。”

   常浩南又赶紧叫住了对方。

   一来是这么大个项目不差这半天时间,二来也是他想先确定一下,1997年这会的涡扇10,到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涡扇10从立项到现在十来年的时间,除了项目预研之外,应该也有过一些基础设计资料才对,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我想先看看目前是一个什么情况。”

   既然要抓总设计方案,那肯定得做到心里有数才行。

   上一世,由于整个项目被推到重来了很多次,因此涡扇10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在2005年之前的研发工作记载相当混乱,常浩南又不是专门研究航空工业发展史的专家,导致他即便重开了一次,也仍然无法从记忆中找出什么有效的信息。

   只好去翻一手资料了。

   “这个么……”

   听到常浩南的要求,海谊德犹豫了一下。

   太行这个项目确实比较特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一个立项了,但又没立项的状态下。

   照理来说,预研工作应该是在正式立项之前就完成的,但因为实在是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底子,所以这个已经立项的项目其实有八成时间都是在搞预研。

   剩下两成时间倒是搞了几个练手性质的设计,但结果自然不甚乐观。

   而海谊德此前则一直负责昆仑发动机的管理工作,因此对这方面不太熟悉也很正常。

   “我得把刘永全同志叫过来,他是太行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到目前为止的几个初步设计方案都是他主持完成的。”

   海谊德说着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了电话。

   简短地进行一番沟通之后,他放下听筒,重新看向常浩南:

   “我们去旁边的会议室吧,这里还是不太方便。”

   “我就不跟着去了,航改燃机的项目还有不少事情要做,701所那边这段时间催的有点急,说是海军方面突然对护卫舰的反潜性能提出了一些要求,所以现在燃气轮机方案最终胜出的概率很大,但需要我们尽快提供性能完整版的样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