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805章 互联网创作大赛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坐望敬亭 2027 2024-11-18 22:07

  中秋才过,燕京的天气便凉爽了起来,早起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明显。

   这天早上林为民上班前去旱冰场瞧了瞧,壁画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估计国庆之前肯定完事了。

   为了这点装饰性的壁画,林为民又花出去两万块钱,不过现在效果出来了,他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到底是央美的水平,这两万块钱花的,值了!

   去旱冰场溜达了一趟,林为民又顺路来到京华博物馆旁的工地看了看。

   从去年拆迁征地,到今年年初老百姓搬家,再到四月份拆迁,今年五月份的时候,这块地块终于动工了。

   项目分成了两个部分,靠着京华博物馆这一侧的是一栋三层建筑,占地1.3万平,建筑面积4万平,是未来京华博物馆的展馆。

   地块的另一边则是图书馆,这是一栋6层建筑,占地1.1万平,建筑面积6.6万平,这个规模很多人没有概念。

   前几天,燕京有栋大楼大厦刚刚建成开放,那是海淀图书城的二期工程——昊海楼,昊海楼内进驻了国文社、燕京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燕京大学出版社等四十余家出版社及书店进驻,建筑面积不过1.8万平方米。

   算上图书城的一期工程,海淀图书城的总面积也就5万平方米,却已经是燕京目前最大的图书文化大厦。

   林为民要建的这间图书馆,放在燕京这地界,也就比国家图书馆小一点。

   两栋建筑之间规划了一块绿地,工程的总体占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建设面积超过10万平,总投资超过2.6亿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如果算上未来要在里面扩充的设备和图书,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增加一倍,如果算上博物馆展馆的馆藏的话可能要翻几十倍。

   这么一看的话,2.6亿元也就不算多了。

   不过林为民还是在内心检讨了起来,本来就想搞个图书馆,没想到越搞越大,钱他倒是不在乎,关键是有点招风,不符合他一贯低调的作风。

   大早上在外面逛了一圈,林为民驱车来到国文社。

   进了院,碰见司机小翁在擦车,小周也在帮忙两人见林为民来了,便张罗着把他的车也擦一擦。

   “用不着,也不脏。”林为民婉拒了两人的好意。

   他看着社里那台被擦的锃亮的桑塔纳,心中一动,问小翁:“小翁,你看我这车是不是该换了?”

   小翁看了看气派的奔驰,笑道:“领导,您可真会开玩笑,您这可是大奔,才开了几年啊,要换也是换社里这台车!”

   林为民点了点头,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朴素价值观。

   韩壮壮那厮,在影视圈的大染缸里浸染的时间长了,价值观都扭曲了,回头得好好改造改造。

   来到办公室,泡了杯茶,翻开报纸先瞧瞧。

   《国文社开展互联网创作大赛,拓展文学创作新边界》。

   嗯,不错,一大早就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的文章,而且还是放在第3版“要闻”上面不仅证明国文社这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也说明了《光明日报》对于这个活动的重视。

   文学创作在我d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国文社别出心裁的通过互联网这种形式开拓文学创作的边际,看起来确实是值得一书的事情。

   整篇文章写的中规中矩,没什么让人惊喜的地方,通讯稿嘛,也正常。

   看过了报纸,林为民又打开电脑,网速依旧慢的感人,等了好一会儿才登陆网页。

   创作大赛既然冠以“互联网”的名头,线下适当宣传就可以,关键还是看线上。

   毕竟这次创作大赛的参与主力就是那些喜欢上网冲浪的新新人类,国文社总不能指望着一群还在用手写的老作家跑来参加这次的创作大赛。

   林为民在平时习惯逛的几个bbs上逛了一圈,发现还真有几个帖子提到了“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下面跟帖的人不在少数。

   互联网创作大赛,其实就相当于很多刊物和出版社组织的征文比赛,但在互联网上搞这种东西,在中国文学界还是第一次,所有得知这个消息的人自然是感兴趣的。

   看完了论坛,林为民又跑去了网络聊天室里看了看。

   国内最早的一批网络聊天室几乎都开设在了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广东地区,鹏城聊天室、碧海银沙都是在这一两年中建立起来的,并且很快就聚集起了不小的热度。

   现在即时通讯软件尚未崛起,国外的icq刚刚诞生,qicq连个影子都没有,网络聊天室的即时性是远超论坛和电子邮箱交流的。

   林为民在碧海银沙上找了两个用户自建聊天室逛了逛,随口提了一嘴“互联网创作大赛”,立刻便有人接话,而且大家讨论的兴致还挺高,真聊起来了。

   林为民不禁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宣传效果确实不错。

   一周之前,国文社的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