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儿来了,免礼。”
皇帝挥挥长袖说道。
“陛下,您让侄儿写的奏疏已经写完。”
“侄儿不敢耽误,赶紧进宫来拜见陛下。”
周朗站起身,双手捧着奏折恭敬说道。
“这么快就写完了。”
“你办事很用心,朕很满意。”
“放在桌上,等她们给朕弄完再来看看。”
皇帝说道。
“遵旨。”
周朗将奏折放好,转身低垂着头站在一旁。
几名宫女很快便将皇帝的冠冕整理完毕。
皇帝这才走到书桌前。
“这身冠冕礼袍太麻烦了。”
“让朕看看,你写的奏折到底怎样?”
皇帝笑着,拿着奏折认真阅读起来……
刚刚看完两页文字,皇帝顿时一愣。
将剩下的全部内容赶紧看完。
“这真是你写的奏折?”
皇帝抬着头,疑惑的问道。
“陛下,这是侄儿想出的办法。”
“侄儿年幼,有很多事情可能无法想的周全。”
“还请陛下圣裁。”
周朗赶紧回答着。
恩师和卫国公都提醒过,这份奏折无论任何人询问。
都只能是周朗独自完成。
否则,其他大臣必然会借机闹事。
这已经不是正常解决危机的事情,而是朝廷的内政之争!
周朗当然明白,一旦涉及到权利争斗。
外面就算天塌了,有一些大臣们也全然不顾。
“灾民赈济,需要兵部和户部同时派人。”
“还要同时设立三大区域集中放粮?”
“那朕的其它地方灾民就没人管了吗?”
皇帝看向周朗,锐利的眼神,看的他有些紧张。
“陛下,大周连续两年灾荒。”
“各地灾民遍野。”
“此时如果全面赈灾,朝廷只怕顾不过来。”
“也会给地方官员贪墨的机会。”
“所以侄儿觉得,先解决危机最大的几个地方。”
“只要安稳住数百万灾民之后,压力大减便可顾及其他地方的灾民。”
“欲速则不达。”
周朗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欲速则不达……”
皇帝点点头,天下灾民太多。
已经成了这两年让他最头痛的事情。
能否尽快赈济灾民,不让各地闹事,是皇帝最关心的一点。
“侄儿觉得,光靠户部和兵部同时派人维持赈灾之事。”
“还是会给一些贪官贪墨的机会。”
“如果陛下采用一明一暗两种手段,前去各地灾区赈灾。”
“效果会更好一些。”
周朗提议道。
“你说的很好。”
“朕正有此意!”
皇帝笑着说道。
“现在你写的赈灾计划,朕觉得可行。”
“但是西南诱蛇出洞和西北的关门打狗计划。”
“朕还是觉得有些麻烦……”
“以往各朝各代,都没有尝试过此等方法。”
“朕昨天也看过西南群山之外的大周疆域。”
“那里密布着一百三十余座村落,百姓数量将近五六万人。”
“如果全部放弃村落,向各地县城郡城迁徙。”
“恐怕各地都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耗啊。”
皇帝说道。
“陛下,五六万百姓看着数量虽多。”
“但如果一直被土族劫掠,那只会损失更多的粮食。”
“与其等着被土族抢夺,让百姓带着家小和粮食赶紧离开。”
“不给土族补充粮草继续作乱的机会。”
“西南危机很快就能解决。”
“但如果不撤走,土族继续抢粮食抢人的话将会继续壮大。”
“未来只怕尾大不掉!”
“就算各地百姓迁徙到各县各郡。”
“他们所带的粮食也能维持一段时间。”
“如果再让他们帮着各地官府担负徭役的话。”
“很多以前无法快速修建的城楼道路就能尽快建成。”
“很多荒田也能得到开垦。”
“朝廷只是付出一些粮食,却能收获更多的好处。”
“而且土族之乱解决之后,这些百姓未必愿意返回原来的村落。”
“这可是帮各地郡县增加了更多的人口,朝廷未来将会获得更多的赋税。”
周朗说道。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
皇帝思索道。
“陛下,西南那边的情况跟大周各地有所不同。”
“大周这两年天灾不断,但西南那边除了山脉缺水。”
“山区外却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各地官府的粮仓应该储存了不少的粮食。”
“足以应付土族的叛乱。”
周朗立刻再次提醒。
“你能确定,西南山区外各地没有多大的灾情?”
皇帝惊讶的伸出手,赶紧在桌案上的奏折中翻找着。
“陛下,您是在找西南那边的各郡奏折?”
周朗问道。
“没错,朕要弄清楚,你说的是否准确。”
“陛下不用找了。”
“侄儿听说,西南各地为了应付土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