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群众的呼声!
长安好不好,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但对待外人说三道四,长安人有自己的骄傲,必须枪头一致对外。
吵闹过后,回过头来看成绩,长安市GDP突破了万亿,达到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5,仅次于北上广深,创长安历史之最!财政收入为910亿元,排名全国第7,创历史之最!
细思极恐,长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城市竟然达到了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怪不得别人胡言乱语,就算是自己人,现在也是硬逼着自己相信!
繁华过后总是空,洗尽铅华方为真。长安既然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人民群众有点非分之想也很合理吧!就像一家人,忽然富足了,当然要考虑改善一下生活,比如医改!
银州都实施了95%的报销比例,这可是王鸿涛一手主导并操作的,长安紧跟银州的步伐是时候了吗?家里有钱了呀!
于是,长安市关于医疗改革的呼声逐渐响起,并且愈演愈烈,因为别人不敢搞医改,但是王书记敢呀,而且王书记最有经验,因为王书记承诺过,他从来没有言而无信过!
在上班的途中,晨练的大爷乐呵呵的问:“王书记,去上班呀!”
王鸿涛微笑以对,回道:“是呀,大爷身体不错,起的真早!”
“坚持了几十年了!王书记,大家伙儿想问你一句,咱们长安的医改还远吗?再不实行,我们可就要入土了,享受不到好政策了!”
王鸿涛毫不犹豫答道:“大爷,好好把身体养好,一定让你享受到咱们长安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请您转告大家,医改我一直放在心上,从今天开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是长安太大了,涉及到的财政支出是一笔天文数字,省里、市里的医院交织在一起,得好好谋划一下。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一项一项去克服,总会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请你们放心,对市委、市政府有点信心,三个月内,一定让大家得偿所愿!”
晨练的大爷大妈都停了下来,认真听王鸿涛的表态,话说完后马上开始鼓掌,高兴的手舞足蹈,其实这些老年人对医改的期望最高,年龄大了,谁还没有一身老年病?
“王书记,我们相信你!”
“王书记,你是最棒的!”
“王书记,支持你!”
“王书记,你是好官!”
王鸿涛挥了挥手,告别了这群可爱的大爷大妈。
进大门的时候,王鸿涛听到前面两人议论,“网上吵得沸沸扬扬,都想让市里进行医改,可是不想想,那得花多少钱?长安的财政能支撑的起吗?”
“你忘了?咱们半年财政收入超过900亿了,比去年翻了两番还多,如果真下决心去做,好像也不难,就看领导的态度了。”
“我觉得可能,王书记在银州都敢搞医改,现在长安的财政不比银州差吧?”
“你别看910亿很多,但是咱们人口多,据说到了1600万了,是银州的四倍,财政收入有人家四倍多?所以,钱才是第一位,砸门的人均GDP肯定比不上银州。不过,我感觉王书记敢干!”
“话都让你说了!”
忽然,其中一人无意间扭头看到了身后的王鸿涛,马上捂住嘴,随即又放下手说:“王书记好,我们刚才是胡说的。”
王鸿涛笑着说:“没事,关心长安大事是好事情,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你们还真没猜错,我就是敢干!医改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请你们转告大家,有点耐心,一千多万人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得先弄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执行,请大家多点耐心,医改的事市委下了决心,也有信心完成后!”
“王书记,您真厉害!我们相信您、支持您!”
等王鸿涛走后,两人紧张的拍了拍胸口。
回到办公室,王鸿涛意识到长安市的干部群众对医疗改革充满了无限期待,顺应大势、合乎民心才是的正确的抉择,长安式医改,必须按承诺照进现实。于是,便召集相关领导和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计划启动长安市医改新政。
上午十点,会议准时开始,王鸿涛说道:“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请来,主要是商量一下长安市医改新政的问题。二季度的数据出来了,长安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GDP和财政收入都创历史新高,所以,是时候启动医改了,必须要让大家享受到长安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不能改善民生,那么我们发展经济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而医疗恰恰是干部群众最关注的领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老百姓步入小康生活最大的障碍!主要表现为:1、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而致经济来源锐减,部分是因为年迈又患病而丧失劳动力,也有的是还很年轻,却因为身患重病丧失劳动力,无法进行劳动生产,使得家庭无收入来源,还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和日常开支,往往是入不敷出,如此恶性循环,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2、某些疾病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其家庭不堪重负。各类慢性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也是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精神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还不一定能治愈。3、某些疾病报销比例相对较低。一些患大病、癌症的贫困户需要承担大量的医药费用,给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普通家庭底子薄,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低,需要自己承担部分的费用就高,这笔支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医疗费用高,造成因病致贫或返贫。4、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外出就医费用过高。由于一些地方本地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有限,远不足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去省医院、外省医院就医成本较高,为减少家庭的医疗开支,在许多居民普遍存在‘小病抗、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