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遥远的地方
七月底的桂林,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起来。
即便地处边陲之地,也依旧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大街小巷里,传播得最多的,就是前线抗战的相关新闻。
“震惊!齐鲁省主席竟对八路军做出这种事……”
“劲爆!第六师团师团长独家专访,它是这样评论八路军……”
“可怕!八路军李云龙部在晋省纵横驰骋的秘密……”
胡公走在桂林的街道上,耳边听到的,全都是卖报小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口号。
胡公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
不用说,这种被戏称为“震惊体”的新闻形式,就是出自某位傻儿子的授意。
在胡公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是在把严肃的抗战变得娱乐化,有侮辱革命烈士的嫌疑。
但在当前紧张的情势下,八路军急需更多的发言权和关注,因此最终还是同意了袁立的宣传策略。
不得不说,这样的宣传策略,效果非常显着。
它很好地抓住了人的猎奇心理,令原本并不关心战争形势的升斗小民,都对现在八路军在各地遭受的不公待遇如数家珍。
当然,其实最受欢迎的,还是报纸上连载的抗日战神李云龙故事。
这些故事详细介绍了李云龙部在晋省长治盆地纵横驰骋的过程,事无巨细一一道来,而且通篇都是大白话,就算是拉车的车夫,只要认得几个字,都能看懂新闻上的内容。
国府暗中颁布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也在这段时间内被一些街头小报爆料了出来,让本就对八路军产生了很大同情的人民群众对国府的举动大为不满。
已经有不少进步知识分子,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国府不顾抗战大局,在抗战形势刚刚好转的时候就开始大搞排除异己。
因为宣传效果太好,老头子被媒体骂得怒火万丈,竟然下达了十分严厉的整肃令。
但凡有报纸敢于刊登八路军的新闻,就会立刻有军统登门查封报馆、扣押记者并对其进行严刑逼供。
这样的举动,并没有彻底扼杀新闻的传播。
本来还只是拿钱办事的街头小报被逼急了,那是真的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加上老百姓都关心这些新闻,让小报尝到了甜头,有“大善人”暗中拨付的美刀支援,又有青史留名的机会,街头小报的新闻报道反而变本加厉。
在胡公离开陪都的时候,陪都的气氛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胡公在离开陪都之后,应该立即返回大后方。
毕竟老头子被逼急了,真的是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可胡公依旧不顾自身安危,选择来到了桂林。
因为他需要去见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地质所所长李先生,另外一个则是物理研究所所长丁先生。
“小林啊,你去帮我买两份报纸,我看看这两天报纸上有写了什么新闻。”
胡公的警卫员小林答应一声,快步跑到一名报童身前:“小孩儿,给我来两张报纸。”
“好嘞!客官您拿好,总共五分钱。”
小林付了钱,却没立刻离开,而是抓着报童问道:“诶,小孩儿先别走,我问你个事。”
“客官您请问。”
“你们这些报纸,是在哪进的?”
报童露出警惕的眼神。
虽说桂林不是陪都,桂系军阀在跟老头子的战争中大败,但桂林这地方还是桂系的基本盘,军统在这里不敢太过张扬。
但显然报童不是第一次被人打听类似的事情了,所以报童很警惕地询问道:“客官想问什么?”
见小孩儿十分警惕,小林就意识到自己太着急了,摇了摇头:“算了,没什么事,你去卖报纸吧。”
说罢,小林回到胡公身边,把报纸递了过去:“首长,我刚才问了问,报童很警惕,也不知道他们的新闻到底是哪里拿到的。”
胡公微微摇头,还能哪里拿到的,肯定是傻儿子暗中让人传递的消息吧。
这是为了应对国府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八路军走出的第一步棋,之后还会有好戏呢。
上午十点,胡公在地质所见到了李先生和丁先生。
他和物理研究所的丁先生一样,都是不愿意与老头子合作的典型,抱着“离陪都远一点,离老头子远一点”的想法,二人才选择了跟老头子不对付的桂系军阀。
但说实话,桂系军阀其实也就那样,对这两位大科学家并没有多大重视。
起初的时候,两家研究所一起租了一栋两层楼房作为研究所基地,38年6月,又搬到乐群路四会街12号蜀园作为临时所址。
简单寒暄之后,胡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分别递上了两份文件。
八路军击败第六师团之后得到的“战利品”,一份是华中、华北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详细分布图。另外一份则是歼6全套设计生产图纸、以及日产五千吨钢铁厂配套设施一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