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领导的指示
一直在家安心伺候媳妇和孩子的高小歪今天不得不来一趟农场。
没办法,春粮即将收割,他们上报的事情领导也有了指示。
农场全面配合京城地区的抗灾工作,分享经验指导技术。要求农场派出不少于十个经验丰富的小组,到周边村镇指导工作。
这种统筹的活农场其他人安排都没有高小歪安排的明了。
高小歪动嘴,赵场长动手记录整理,付场长负责调配人手,郑场长负责对接各个帮扶村镇,沈场长负责每队安排两名保卫人员。
一场轰轰烈烈的京城地区抗灾活动再次展开,这次来的更彻底,更直接有效。
高小歪给自己申请调配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带着两名会骑摩托的持枪保卫人员,跟随各个队伍到处走访。
每个小组五人,随身带着赵场长整理出来的抗灾资料和建议,每个村镇都是先沿着靠近河流的村庄开始工作。
镇政府的领导协调水源,确保每个村庄都能合理利用水源。
“乡亲们加把劲儿,今天饿肚子就是为了明天不饿肚子”
“累了想想家里嗷嗷待哺的儿孙!”
“困了想想家里饿肚子的爹娘!”
在这样口号的鼓舞下,全村有一个算一下,只要能动的都端盆接水,只要能走的都出门打水灌溉。
农场牵头的这场抗灾活动犹如灾荒年的一场瘟疫一般快速的传播着,只要接触到的人迅速的被感染,很快加入到队伍中来。
冀省紧挨着京城的一个村庄旁边有一条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涞山,水流湍急,犹如奔腾骏马,所以被称做拒马河。
这条河从来没有干涸过,哪怕是现在这个干旱的灾荒年,水流依然湍急。
河东岸的套港村今天迎来了农场的工作小组。他们这个村子因为守着一条历年没有干涸过的河流所以相对比较富裕。
因为没有人帮忙好好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有胆魄的领头人,所以整个村庄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过日子。
今天是他们全村的幸运日,因为今天农场工作组来了,而一同而来的还有小财神高小歪。
工作组和村里对接的工作的时候,高小歪骑着摩托车绕着村子转了一圈。
土地平坦开阔,水资源丰富,村里大量闲置荒地,这地方真是二号农场的理想开办地。
入了高顾问眼睛的地方,那就没跑了,村里依照工作队的指示开展抗旱工作,高小歪骑着摩托车跑镇政府去打电话了。
“喂!郑场长,带着拖拉机快来套港村,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我们的二号农场有着落了。”
“好,等着,我下午就到!”
电话这边的郑场长挂了电话就去了运输队,虽然拖拉机属于农业工具,不用做运输,但是为了便于机械管理和维修,统一都划给了运输队。
粮食拉一车,罐头拉一千盒,蔬菜拉一车。两辆汽车,一辆拖拉机还有十几个农场工作的老手浩浩荡荡的直奔套港村而去。
六个小时以后套港村村委,镇领导在,村里领导也在,郑场长现场办公,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当天下午整个套港村二百多口男男女女都成了二号农场的临时工。
村里除了他们自己预留的口粮地,剩下的土地都归二号农场所有。
既然是自己的农场来那该用的机械不能少了,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进荒地,一星期时间,白天黑夜人歇车不歇,村里所有的平坦荒地都被开垦出来了。
守着大河都不用打水井,一条简易的引水渠挖到田间地头,拖拉机带动的抽水机源源不断的将河水灌溉到田地里。
套港村一天一个样,短短一个月以后郑场长撤离了二号农场,因为这里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他坐镇指挥了。
周边村庄都被套港村的变化吸引了过来,虽然他们没有幸运的被农场收编,但是他们很幸运的跟二号农场学了很多东西。
师傅教会了徒弟,徒弟又教会了徒孙,按照这样的传承方式,二号农场的模式被各个村庄复制着。
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套港村对面的隶属于冀省一个小村庄。
套港村在拒马河东岸,那个小村庄在拒马河西岸。
两个村庄都是依河而建,多年来村民多有往来,相互之间沾亲带故。
两个村庄以前的通信方式就是站在河对岸相互喊话。
自从对面成了二号农场以后,河这边的村庄每天喊话的内容就变成了今天你们干什么?怎么干?
有样学样的,磕磕绊绊一个月,竟然让他们模仿出来了他们村自己的发展模式。
高小歪心血来潮划船去对岸看过两次,心动的他差点想把对岸这个村子也给一起收了。
要不是实在忙不过来了,他非得付出行动不可。
喜欢四合院苟生七十年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四合院苟生七十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