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驴子觉得赵悟空想的有点多,什么事都是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什么人能有这么倒霉?
要真是这样倒霉的人,躺在床上都容易喘不过气,根本不配活着。
赵悟空找了一些秦岭鳌太线的视频给我俩看,看完之后,我承认是自己鲁莽了。
我觉得赵悟空的准备是对的,我又看了一下地图,我们要去的地方离鳌太线也就几十公里,看地形构造,我们要去的地方,鳌太线还要凶险。
先说一下秦岭鳌太线。
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也是秦岭龙脉的龙背。
这条线路是无数登山爱好者都想征服的线路,每年都有人在这条线上徒步,每年也有不少人出不去,反正哪年都得死十个八个的。
这还是夏季穿越,要是冬季,死亡率会大大提升,不过没什么冬季死亡率的数据,因为没几个精神病选择冬季爬秦岭主脊。
而且这段路上并没有树木,都是锋利的石块,秃山石块林立,有的上面还有苔藓,干枯低矮的杂草附着在石块上,每踩一脚都是湿滑。
一个踩不稳,那真是能从山顶滚到谷底,直接葬在了华夏龙脉之上,还是龙背,绝对旺子孙。
我们要去的地方,恐怕比鳌太线还要凶险。
为啥?
鳌太线是有秦岭最好山脊的称呼,去探险的人也比较多。
而我们要去的地方,基本上可以称为无人区。
被赵悟空这么一提醒,我也觉得我们的准备有点草率,只是在卫星地图上看了一眼,就敢孤身前往,确实是玩命。
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花木兰在,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但此时,联系花木兰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去找向导,我也不着急添置登山装备了,得是向导需要什么,我们再买什么,那样更保险。
于是,我们开始在汉中地区找向导。
这一找就是三天,其实想到很多,但一听说我们去的地方,又有人都摇头,说什么那地方进的去出不来,有命赚钱没命花啥的。
后来,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向导推荐我们去一个村子找张喜顺,说张喜顺要是不敢去,怕是没人能接这个活了。
我们驱车沿着外坝河前行,到后来,基本上没什么路了,有些路也是羊肠小道,四驱车都上不去。
没办法,最后的几公里我们弃车徒步前行。
等到了地方,我傻眼了,这根本就不是村子,加起来也就七八户人家,而且没啥过年的氛围,家家户户都是冷清凋零的场景。
村口有三个老人在墙根下享受着夕阳的余晖。
我们突然造访,三个老头好奇地盯着我们。
我走上前给他们发了支烟拜年,一个老汉道:“你是谁家的娃娃呀?”
“大爷,我来拜访张喜顺,您知道张喜顺家在哪吗?”
“这不就是张喜顺嘛。”
我看了一眼老人手指的方向,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传说中的张喜顺年龄估计得有七十岁了,身材干瘦,满脸褶子,一张嘴只有两颗门牙在站岗。
这就牙口,吃藕片都得塞牙。
为啥?
因为套牙上了。
张喜顺打量着我道:“你是谁呀,我不认得你。”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时间感觉被人骗了。
“我想进山,需要向导,别的向导推荐您。”
没想到张喜顺呵呵一笑,比划着一个小院道:“走,回家说。”
这时,旁边的老头搭话道:“找他行,他是活地图,哪都去过。”
说心里话,就是张喜顺想去,我都不敢带他进山,出了事,我得赔多少钱。
张喜顺家里很简单,一个水缸,水缸上面是木质盖板,一个葫芦做成的瓢横在中间。
水缸旁边是厨房,只有一个灶台,一口锅。
屋里面也没好到哪去,一张炕,上面放着一张炕桌,两口颇具年代感的柜子,柜子上面的鸡毛掸子格外耀眼。
可以说,鸡毛掸子是张喜顺家唯一色彩艳丽的物件了。
“你们先坐着,我烧把柴火。”
也是,屋子里凉得说的都有白色哈气。
张喜顺出门后,四驴子摇头道:“这他妈的好像《亮剑》中的房子了,你看看这墙,都是报纸糊的,那都发霉了。”
“行了,别抱怨了。”
“我不是抱怨,走了好几里山路,来了这地方,是失望。”
我深吸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不多时,张喜顺点燃了灶台,烟囱好像不顺,一点火就往外面倒烟,呛的张喜顺哐哐哐地咳嗽。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东北村子里的留守老人。
我低声道:“你们身上有多少现金,咱们拼一下,给老人留点钱走吧。”
赵悟空道:“不找他当向导了?”
四驴子反呛:“咋地,你背着老神仙上山啊。”
赵悟空咂吧两下嘴,也没说出什么来。
待灶台内的火稳定后,张喜顺又往里面塞了两根胳膊粗细的木头,随后走进屋来,从柜子里翻出干枣招待我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