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第251章 下乡(下)

  安里乡,乡堡。

   之前澄城县内部区划调整,一县之外,八乡六场三区的格局。

   县城西北方向,距离长润里最近的乡堡,就是安里乡。

   想要了解本地的供销社、粮行,也就这里最合适了。

   抵达安里乡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左右。

   张志和将车停在了村口的驿站,交了费用,就看到了安里乡门口放着的日晷。

   同时道路上,有很多煤灰、矿渣。

   老道士蹲在地上,随便的抓了一些在手上看了看说:“这安里乡有石炭?”

   “嗯,这里距离矿区很近,根据探查,地表下四五米,肯定是有煤的。

   但现阶段,是南边的长润里和县城、以及隔壁的合阳县,才是最大的蜂窝煤提供基地。

   安里乡主攻就是粮食产出,有大概三分之二,需要直接供给南边的长润里。”

   张志和抬起头,猛地看到大张旗鼓的队伍,上边写:“粮行预购!”

   接着,一道乡音响起:“父老兄弟们!乡里乡亲们!咱是朝廷安排下来的安里乡粮行行长,属于三级行长,九品官。

   往后,粮食、番薯、土豆、大豆什么的,都是卖给咱行的。当然,父老兄弟们可以放心,朝廷每年都会公告收购指导价,只要你们觉得指导价不合心意。

   你们也可以卖给外来的客商,但按照规矩,粮食买卖,需要上缴契税和交易税,而想要证明粮食不是走私,就得咱这里做公证,手续费是一次十文钱。”

   粮行的造势开始了。

   “来得真是时候。”

   张志和咂咂嘴,赶紧走了上去,跟上大队伍往里头走。

   田间地头,一些正在除草的百姓,听到这话,不由得多看了两眼粮行的三级粮长。

   同时也有一些来跟他们交流。

   张志和靠近的时候,正好听到下边农人和粮行的吏员交流。

   “阿财,你可是叔看着长大的,跟叔说实话,这个什么粮行,真的不会盯着咱们束粮不卖?”

   “满仓叔,你要是能先把粮食藏满仓,大王还巴不得你们折腾的呢!要知道,上边有政策,要鼓励百姓,自己先把粮食藏满仓!只有百姓仓库满了,这样做起买卖来,才爽利!

   不过,仓库怎么造能放得久,怎么搞不会害得粮食被鼠虫祸祸掉,朝廷过段时间会派工部的人下乡里,指导大小粮仓的建设。”

   被唤做的阿财的吏员,是个十五模样的少年,黝黑面庞,身上就穿了一身短打,头发随意的绑了个马尾,也没盘起来,一点端庄的感觉都没有,反而像个平头百姓一样大剌剌的坐在田埂上,一边喝茶,一边跟凑上来的农人们解释。

   “造仓,怕不是得花大钱。”又有人皱眉,算算又觉得不合适。

   “你可以不造嘛!上边派人下来造仓,并不是强制要咱们这些小民去搞这玩意儿,而是给粮行用的中转仓。

   往后十里八村的粮食,都得汇总在咱们这个乡的粮仓,然后再转运去需要的地方。

   比如朝廷过段时间要跟明廷开战了,那么粮食总不能下乡才开始收吧?

   所以,粮行就负责收上来,接着转运出去,直接拉到需要送去的地方,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花销。

   并且,收的粮食可不一样哩。明年开始,各县就要开始鼓励种地瓜了。”

   阿财这话一出来,下边的农人们一个个兴奋起来:“真的!农场那边要发种了?太好了!老子早就看馋了!张二驴家的那小子,分到了一亩地的地瓜秧,现在抽条快,长得凶,这半年养了两头猪,几只鸡鸭兔子,各个抽条快,秋后收成了,他家靠那一亩地,这些肉,就能吃多久啊!”

   “是啊!”不少人都感慨和艳羡。

   然后七嘴八舌的问阿财打听一下地瓜从哪里搞,先给他们搞点。

   “都别激动!明年肯定会铺开,但也不是白给的,想要拿地瓜回去做种,得跟咱们粮行定契,接下来三五年内,地瓜要么自留吃,要么只能卖给粮行。

   粮行要提前筹备一批地瓜,接下来朝廷如果开始打西安府,关中沃野千里,总是需要地瓜铺开的。

   一亩能产五石(一石约190斤),听说上面已经开始育种以及调整种植方法,地瓜的产量过几年还得涨。”

   阿财信誓旦旦的忽悠着,然后语气一沉:“这也就搞得,往后地瓜不值钱了!咱自家的地,还得调整种植的规模才成。”

   “乖乖!你可别忽悠叔。”一个农人笑吟吟的凑上来,“你在衙门里干活,知道的比咱多,我可是听说,地瓜的收购价,堪比一年内陈麦,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哩!”

   “就是!你小子要是不想叔们的好,就消停甭掰扯,叔不爱听。”旁的几个都咋呼了起来。

   阿财被闹了一阵白脸,也不恼,反而搔了搔头说:“嘿,实话跟你说叔,地瓜虽然多是放地窖里头,但上边已经研究出来了一种能保存地瓜更久的做法,虽然之后地瓜是难吃了点,可至少能果腹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