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孟姜女的真伪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孟姜女和一位名叫范杞良的书生喜结良缘。”
“但是刚结婚,范杞良就被抓去充当劳力修筑长城。之后孟姜女去了长城,却得知范杞良已经去世。”
“心中悲痛之下,就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感动了上天,大雨滂沱倾斜而下,哭倒了长城。”
至于那版秦始皇见色起意要纳孟姜女,然后孟姜女跳海的版本,林夏就没讲。
毕竟实在是太漏洞百出了,连基本逻辑都没有了!!!
“先不说这个故事的逻辑问题。单就从时间上看,孟姜女可能都和秦始皇不属于一个朝代的。”
“据民国史学家考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实出自《左传》杞梁妻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庄公从朝歌回师途中派兵偷袭莒国,战斗期间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但之后齐莒两国罢兵言和后,杞梁的尸骨也被人送回临淄。”
“回去的途中,遇到杞梁的妻子在郊外迎丈夫的灵柩,齐庄公便派人前去吊唁。”
“但杞梁的妻子认为丈夫是为国而死,齐庄公随意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对丈夫也不够尊重”
“对此杞梁的妻子直接表示:‘如果杞梁有罪,则不必祭吊,如果无罪,他有家室,不能接受在郊外祭吊。’果断拒绝了齐庄公的吊唁。”
“而齐庄公听闻此事后,亲自跑到杞梁家吊唁,并将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但是看原文中并没有‘哭’、‘涕’什么的字眼。说是杞梁妻不畏强权与齐庄公争礼更为恰当。”
“但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原文。曾子说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是第一次出现了哭夫的情节。”
“而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中:‘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从那时起,杞梁妻哭夫就成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但是这里也可以看出杞梁妻子的哭并非盲目哭,她主要目的是让死去的丈夫得到齐国国君应有的尊重。”
“不过吧,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齐庄公五年,换算一下也就是公元前549年。”
“而始皇可是公元前259年才出生的,隔了两百多年快三百年了,甚至事发地点离秦国也相距一千多公里,这能和始皇有什么关系!。”
……
晚一些朝代的百姓和始皇也隔了上千年了,又不会专门黑一下对方。
所以对于百姓而言听故事也是难得的娱乐放松,谁还会去计较真假,就像现代八卦过后谁还会在乎故事的真假一样。
猛地一听到真实情况,他们有些纠结,毕竟故事还是挺好听的,要不他们把里面始皇换一个人名?
秦
嬴政还是挺淡定的,毕竟他之前就知道自己在后世朝代评价不好了,那有几个离谱一点的故事也正常。
不过嬴政听着到目前为止似乎和他没什么关系啊?对方根本哭的不是长城,那这个故事怎么又扯到他身上的?
汉
刘邦突然警觉:这他么不会又和大汉有关吧?可是他都没听过这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啊!
汉武帝刘彻也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难不成又有人想甩锅给他??
刘彻觉得这回故事应该和他大汉没什么关系的,毕竟《左传》记载那么清楚,史书又不能瞎编,“孟姜女哭长城”感觉更像民间故事。
不过为了预防被甩锅,刘彻已经时刻准备好把责任推给高祖皇帝了!!!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刘恒不明白他爹怎么就非要和他孙子杠上了?
不就是汉武帝出名一些,导致他这个开国皇帝存在感弱了一些么?至于和一个小辈斤斤计较嘛!!
……
“而‘哭倒城墙’这一情节的出现,则要归功于西汉文学家刘向。”
“刘向在他的《说苑》中替这个故事增加了‘崩城’的情节,而在《列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妻‘投淄水’的情节。”
“并且到了东汉,那些文学家们的想象力是越来越丰富,有的说杞梁妻哭的是杞城,甚至哭崩了五丈。”
“西晋时候的崔豹认为‘五丈’还不够突出,直接说哭的整个杞城开始晃悠。”
“反正从那之后,杞梁妻的故事在文学家的笔下,离真实的历史事实愈行愈远。”
“不过这个时候只是夸张,本身还是讲的齐国杞梁之妻的故事。”
“但是到了唐朝,杞梁妻的故事彻底改头换面。唐朝《同贤记》中首次出现‘哭长城’的情节,并指名道姓这场悲剧始作俑者是秦始皇。”
“女主人公成了孟姜女,杞粱也从春秋时期的齐人变成战国末期的燕人。”
“为国捐躯的大将杞粱,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范杞良,因被修长城而埋骨荒野。”
“杞梁妻哭的杞城换成了万里长城,并添加了秦始皇这个‘罪魁祸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有了雏形,直至北宋年间大致形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