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一节技术问题
铁力木是不是蒙德口中的所谓铁梨木,这个问题大家谁也不知道,至于在储木场的铁力木,大家看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决定请教下农业部的法石禄――他算是元老院里最专业的植物学家了。
“应该就是同一种东西。”法石禄说,“这是一种热带***带的树种,在云南和广西的山地属于常见树种,广东也有。本时空的广东家具里经常会用到。不算特别名贵。”
“林显明说这是造船的最好木材,现在已经不多了。”
“从造船的需求来说,铁力木当然不多了,但是对造家具来说,铁力木多得很。就算到了清代和现在,它也不算特别名贵。”法石禄说着对着一个穿着灰大褂的土著实验员叫了一声,“取铁力木样本来!”
几分钟之后,实验员拿来了一个标本盒,法石禄打开给众人看了看:
“这就是铁力木的树干样本,怎么样?感觉有点油光光的吧?铁力木的含油比率很高,种子含油率79%,几乎可以当油料作物了。而且它的木质纤维特别的长,非常不容易切断。强度在树木里是数一数二的。不但可以造船,也可以用来做一些机械上的配件。我们的牵引式火炮的炮架、车架和车轮很多也是用这个做得。虽然加工有点麻烦,但是强度很大。”
法石禄用一种上课的口吻对着一众造船人员侃侃而谈。
“说到底,铁力木到底能不能当船轴承用呢?”姜野待他高论结束方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个,不是我的专业了。”法石禄说,“说到机械,不是你们的专长吗?”
来咨询的众人差点口吐鲜血。这不等于什么都没问出来吗?
在离开农庄的道路上,一干人对要不要根据蒙德的“听人说”来使用铁力木当桨轴产生了争论。这可是上千吨的大船,一旦下了水试航桨轴却完蛋了,非得重新进船坞才能修理,不但出糗而且还影响到整个穿越集团的战略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看我们采用最直接的办法,先做试验。”姜野提议,将目前的蒸汽大发艇改装一二艘看看效果如何。
蒸汽大发艇都安装有12马力的蒸汽机,是现成的动力船。不过它的推进方式比较特别,是用所谓的可收放式螺旋桨,等于是一种舷外挂浆推进――当初造船厂就是靠这个来规避螺旋桨安装的难题的。当然,代价是动力装置的传动变得相当复杂。
“蒸汽大发艇如果能够该成螺旋桨,对我们安装854改上的螺旋桨会有很大的意义,起码能够积累经验。”
“对,我们各种想得到的方案都试试看,”周比利说道。
经过企划院的协调,海军“慷慨”的提供了五艘蒸汽大发艇――这种慷慨是有条件的,6艘都是在珠江战役中故障频繁,状态不佳的大发艇。海军表示只要能把它们修好,随便机械工业部的众人如何的折腾。随后,在周比利的提议下,在造船厂设置一个“854改工程技术小组”,抽调若干对造船、机加工等诸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元老技术员参与,专门驻厂现场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作为整个造船计划――“第一次造船整备计划”的项目负责人。
机械工业部的周克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的其他人无法全职在船厂工作,就由他来出任常务人员,周克是机械本科毕业,第二专业是热能工程,都算和造船有点关系,他手里的钳工和车工基础不错,又爱好做船模,就成了元老中造船项目组最合适的负责人了。
周克是个粗壮型的人物,长着张圆脸,说是项目负责人,实际对造船并不了解多少――和周比利等人一样,作为机械工业部的元老工程师,轮番到各个工业企业去充当驻厂指导,什么工厂都待过了。成了一个典型的“什么都会干”的所谓“通才”。
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解决传动轴和螺旋桨的问题。
工程小组首先将一艘大发艇拉上了船台――虽然大发艇不过在广东作战了二个月,船底的藤壶附生物却已经多了不少,船工们首先进行了船底清除的工作,随后,孙立带着人将大发艇上的蒸汽机、锅炉整体拆卸下来进行大修。
螺旋桨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虽然他们没有带螺旋桨的实物,但是却有各种螺旋桨的全套cad图纸。姜野的意思是直接用加工中心做一个出来,然后再用这个进行翻砂做模具,整批制造,周克觉得这有点小题大做。
“我们不是有丰城轮上的机动艇吗?备件里就有螺旋桨,用那个做模本翻砂好了。”
萧白朗先用螺旋桨做了泥模,然后又翻成硬模,最后用铸铁铸造出了第一个小艇用得螺旋桨。
周克先让用计算机进行重心和中心点的找准工作,得出数据之后再在船体上开孔安装轴套和轴杆,他在一号试验艇上安装了铁力木的螺旋桨,结果使用证明铁力木是可行的。在试航中,轴套在一开始的确有少量的进水,但是没有进到需要舀水的地步就停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