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平静了大半年的好时光,终于随着蜀国大将军姜维的再次攻魏而结束。
当然,自从蜀汉前丞相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多年来对魏国的雍凉边境地区的进攻就从未有过真正的停止,但除了有几次姜维的北伐稍有战场成果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在徒消蜀国本就孱弱的国力。
所以大魏朝廷的君臣都对姜维的这次进犯没有什么太多担心。
而且,曹髦更知道历史上正是这一时期的姜维,开启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不过由于蜀国奸宦黄皓的内部掣肘,姜维的最后一次北伐依然得不到刘禅的支持,除了兵员不足数万,蜀军粮草也是极度匮乏。
而此时的情况也和历史上差不多,姜维凭着过人的军事才能,攻入了魏国的洮阳境内,但却遭到了曹髦新封的雍凉都督邓艾的率兵迎战。
姜维孤军深入山区,战线远离蜀国,补给非常艰难,若不能快速取得战果,则结局难以保证理想。
邓艾也是利用了这点,所以在姜维尚未到达蜀军的攻击目标时,邓艾父子就率军提前抢占了有利地势。
准备以逸待劳的等待蜀军到来后进行阻击。不久后,姜维率蜀国大军果然毫无意外的到来了邓艾的结阵地点,双方在洮阳以东的侯和爆发激战。
蜀军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不堪,尽管蜀军士卒耐苦悍勇,姜维在战阵上的指挥能力也非常出众,不过邓艾也不是吃素的,加上魏军在兵员人数上也是遥遥领先于蜀军,结果就是,蜀军大败,并且损失惨重。
蜀军失利后,姜维率军退往沓中,并在沓中屯田防守,但也仅限于防守,再也无力主动进攻魏国。
邓艾也因此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能力是非常了得的。
战报送入洛阳后,大魏朝堂上的众臣自然是十分高兴,但曹髦却没什么太多感觉,毕竟这是历史上就记载过的事情,自己早已提前知晓。
虽然自己到来后改变了一些事情,但是历史的主体流向,还是和记忆中的大差不差。
不过对于有功之臣还是要嘉奖的,曹髦给邓艾加封了爵位,从邓侯升为一等武然侯,食邑增加一千户,并让邓艾在安排好前线的防守布置后,回京探讨伐蜀等事宜。
对于伐蜀,其实曹髦心里早就有了此想法,消灭司马昭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一些新政也施行下去了,如今自己手上兵强马壮,兵精粮足,士气旺盛。
相比于蜀国的国力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的日益凋敝,几乎可以想象成是碾压之势。
此前曹髦也若有若无的透露过伐蜀的想法,但除了自己直系的那些武将想进一步获取军功而强烈支持外,大部分氏族出身的朝中大臣都反对伐蜀。
原因嘛,曹髦也想得到,无非就是担心本就受宠的武将们进一步取得军功,然后更加的挤压到了他们在朝中的权势。
而且战争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晋人才,这些新晋的人才也必然会遭到皇帝的提拔,然后就又会成为皇帝的亲信,分掉世家门阀的权力,这也是他们不愿看见的。
不仅仅如此,曹髦如今凭着战争得来的地位,本就十分强势,若再一步取得伐蜀的胜利,那么皇帝的威望将达到一个新的并难以企及的高度,到那时世家门阀们还想能左右到皇帝的行为和想法,基本上属于痴心妄想了。
对此,已经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曹髦,心里当然跟明镜似的,但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是因为当初时机不太成熟。
一方面,初入洛阳,朝局不稳。另一方面,各种新政的推行,本就反对声不止。
于是干脆就做个顺水人情,显得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们这些朝臣。
曹髦要的就是给世家门阀们这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皇帝为了推行新政也有无奈妥协的时候,而不是一味的强势,无视了他们感受。
借此满足一下他们因为新政的强势推行而失落不满的心,从而抵消一下他们对新政实行的一些阻挡。
这也算是一种策略吧。
但伐蜀的事情,不会永远被闲置,各种新政的推行如今已进入正规,那些没来得及处理的社会症结,曹髦也暂时选择搁置。
所以现在朝臣们再也没什么地方能胁迫到曹髦伐蜀的决心了。
而姜维这次进犯后的失败,也给曹髦又提供了一个新的理由。
…
半个多月后的大魏皇宫内,因为战功受封一等武然侯的邓艾已来到了曹髦面前。
可能是因为长期行军行伍的原因,邓艾虽然年龄已过六旬,但身形还是相当魁梧,挺拔的身姿加上浓密的白须垂于胸前,显得十分精神矍铄。
邓艾出生于大魏普通百姓家,自幼丧父,生在乱世又与体弱老母相依为命,其家贫程度可见一般。
后来他发奋图强,并胸怀大志,但人生却依然极为坎坷,四十岁以前,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多次遭人排挤,屡屡不得志,幸得后来被司马懿赏识,一路提拔,方才有了今日。所以邓艾对于司马懿的感激之情,常人是难以想象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