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惨烈程度达到峰值!
她本来以为至少有大半的人,都会拿着三块银元回家去。
毕竟红军征途千难万险,不想跟着一起去也正常。
可是没想到,去领这三块银元的俘虏并不多。
三千多个俘虏,居然有两千四百多人愿意加入红军,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刘首长看到这么多愿意留下来的人,心里十分感动,对孟营长也提出了表扬。
“这次的扩红行动你做的很好!”
其实今天孟营长,对这些俘虏并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带着他们,在遵义城的田间地头走了走。
路上的乡亲们看到红军,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虽然相处的时间不过十余日,但亲切的就像自家人一样。
俘虏们见到这场景都有些难以置信,他们以前也进过遵义城,城里的百姓们,避他们如洪水猛兽。
接着走到了一块土地旁,一个老大爷正在地里翻土。
孟营长往田坎上一坐,对着身后一大群俘虏问道。
“你们谁家是雇农?”
“我家是!”
“我家也是!”
在这些俘虏中,有好多人都是雇农出身,家里没有土地,穷的叮当响,无奈才参军的。
孟营长对着旁边的王林问道,“你觉得做雇农好不好?”
“当然不好了!”王林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然后慢慢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每次种地的粮食都要分给地主一大半,肚子饿的只能猛灌凉水,我本来有个妹妹,才六岁就被饿死了。”
说到这儿王林的眼中浮起悲痛和无奈,对于他们这样的穷人来说,活着真是太难了。
孟营长指了指正在挖地的老大爷,“他原本也是雇农,可现在这一片地都是他的,地里无论产多少粮食都是自家的,不用再挨饿受穷了。”
王林听了这话疑惑极了,“老大爷这地是哪来的?”
“红军进城后,会把地主的土地都分给大家,人人有土地,人人不挨饿,这就是咱们红军正在做的事。”
王林听了这话,两眼放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真好,要是我家有块地,妹妹也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孟营长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背,“我记得你家在四川对吧?”
王林点了点头。
“咱们长征路上要是经过你家,一定给你爹娘分几块好地,日子也不用那么苦了。”
王林眼眶发红,低下头重重点了点头。
“好!孟营长我跟着你一起!”
这半天时间里,虽然没有太多说教,但俘虏们都知道了,红军们正在做的事业,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两千四百多人分到了各个营里,其他想要回家的,也都领了三块钱出了城。
因为这次战役大胜,之后连着几天,生活都格外平静安稳。
但是大家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敌军必定会聚集更多部队卷土重来,所以这几天要为之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周月作为炊事班的一员,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做好路上吃的干粮。
在路上东奔西跑打仗时,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生火做饭的,所以要做一些即食的干粮带着。
负责采购的小战士,在大街上搭了张桌子,收购乡亲们家里多余的红薯。
在这个年代,米和麦子是很珍贵的东西,产量低价格贵,乡亲们都舍不得吃。
而红薯这种农作物就格外亲民,首先是容易种植。
剪一些红薯藤就能栽种,而且不需要过多浇水,生命力很顽强。
产量也特别大,一亩地能产三四千斤,这东西吃了还贼管饱,一根红薯下肚,大半天都不饿。
因此种红薯的乡亲们特别多,红薯收成后都堆放在地窖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采购的小战士开始在街上吆喝起来。
“红军收红薯咯!家里有红薯的都能来换钱,两分五一斤!”
听到消息的乡亲们,都纷纷回家,取出地窖里的红薯。
红军给出两分五一斤的价格,也算是照顾乡亲们了,如果按照市价的话,应该是两分钱一斤。
很快乡亲们就提着麻袋,背着背篓来了,长长的队伍从街头排到了街尾。
“大姐,你这里是一百三十八斤,应该付给你两块七毛六。”
负责采购的战士们忙坏了,有人负责给红薯称重,有人负责记账,有人负责发钱。
大街上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乡亲们排着队,脸上喜色浓浓。
把多余的红薯换点儿钱,也能补贴下家用。
过好秤的红薯,战士们背到了一片空旷的营地。
很多炊事兵都在这里等着了,准备把这些红薯做成地瓜干,到时候在路上吃。
从井里打了水,把这些红薯上的泥,全都清洗干净。
洗干净后切成粗条,上锅蒸熟。
周月以前总爱做地瓜干当零嘴,对于制作步骤很是熟练。
要三蒸三晒,才更加香甜有嚼劲,不过现在处于冬天,太阳蔫儿蔫儿的,没什么威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