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915章 入南京

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 2161 2024-11-18 22:36

  在各大报社加班加点的印刷上海光复的新闻时,黑夜之下的南京暗流涌动。

   第六兵团军情局始终和伪政府的高官以及军队将领保持着联系,这些人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上海光复的消息传到南京后日本人更加沮丧绝望,摇摆不定的几个伪军师师长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在日本中国派遣军这棵大树轰然倒下之前,他们这些曾经最忠心的走狗也不介意再添一把火、使一把力。

   不到一万鬼子驻守南京城,他们根本不可能是第六兵团的对手。

   江东对伪政府以及伪军深恶痛绝,这些这些人都是软骨头、都是卖主求荣之辈。

   但为了让饱经战火的南京城不再遭受战火的摧残与蹂躏,他给了这些软骨头又一个机会。

   1937年的时候参与南京保卫战的各支部队都英勇无比,以谢成瑞的老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为代表的英雄部队在这座城市和这片土地上挥洒热血。

   士兵做到了极致,南京的失守是必然的。

   混乱的罪魁祸首是一众高级军官。

   残破的南京城墙、炮弹和子弹留下的坑坑洼洼,这些都在向五年后的华夏军人展示那时的残酷和激烈。

   5月30日的晚上,江东、谢成瑞和小蒋等人彻夜未眠。

   凌晨3点,装甲集团军的8个装甲师都做好了攻击准备。

   “上海和杭州皆以光复,天亮之后南京城头的旗帜也会改变。”江东忽然有些感慨地说道:

   “时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已经5年了。”

   “长江边上,南京城里,是江东团真正扬名的地方。”

   “唉,战斗结束后我们到江边去祭奠一下李石等老弟兄吧!”

   谢成瑞郑重地点了点头。

   黑暗之下,巍峨高大又满目疮痍的南京城墙若隐若现。

   “总司令,当年要是没有你的生命通道,我和撤退弟兄们以及南京城里的老百姓多半都交代在长江边上了。”

   谢成瑞收回看城墙的目光,看着江东。

   “你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带着我们重新打回南京,作为你的老搭档,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死了的,活着的弟兄都在看着呢。”

   “总司令,下命令吧!”

   谢成瑞和小蒋不约而同地站的笔直。

   江东深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双目微敛,沉声道:

   “全军听令,光复南京!”

   “是!!!”

   两人敬礼后快步离开,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1941年5月31日3:30。

   南京的三个方向升起了五颗明亮的信号弹。

   在红色信号弹的红色微光之下,2200辆坦克和十多万战士同时向城墙推进。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枪声主要集中在几个城门口的位置!

   伪军开始与城内的鬼子火并,帮助装甲集团军入战。

   红色信号弹之后是将整座城市都照得明亮的上百颗照明弹。

   “轰轰轰………”

   尽管战士们很不愿意破坏南京城墙,但为了能够尽快入城,火炮还是瞄准了城墙的断口处。

   日军没有填补他们五年前的破坏。

   中华门、太平门和中山门附近的城墙都有大面积的垮塌。

   装甲集团军的炮火对准城墙曾经垮塌的地方,一阵猛烈的炮击之后,城墙断口处出现了一条能够供坦克通行的道路。

   108装甲师的飞豹坦克率先从中华门入城!

   每一辆坦克上面都飘荡着第6兵团军旗!

   血红色的洋流从中华门进入南京,沿着街道向火车站、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等地冲去。

   伪军的行动不算突然,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火并是迟早的事情。

   后宫淳对此虽有防备,但却无可奈何。

   五万多伪军向南京城里的日军部队发动攻击,攻势并不猛烈,甚至有部分人在朝天放枪。

   这些人本就是软骨头,把自己的性命看着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亡命冲锋是不存在的。

   伪军的攻击更多的是起到一种牵制作用,让日军大部队无法增援城墙,同时也制造混乱。

   兵力微薄,武器装备的落后更是超出了一个时代。

   第十一军和十三军全军覆没之后,就算畑俊六和后宫淳是日本天照大神的亲儿子,他们也无法挽救在南京的败局了。

   随着装甲集团军大部队入城,日军有组织的抵抗接连被击溃。

   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太平门等主要城门楼上都插上了血红色的军旗。

   4:30,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太阳很快会冒出脑袋。

   宽阔的南京街道上,钢铁的坦克正在追撵撤退日军的屁股。

   在坦克后面跟着潮水一样的步兵。

   战斗没有任何的悬念,装甲集团军没有遭到日军的决死抵抗,太阳出来后有组织的日军部队都很少见了。

   后宫淳和畑俊六等人或许有过巷战的想法,但手上的兵力太过稀少,伪军又在中心位置捣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