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544章 巨龙咆哮

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 2134 2024-11-18 22:36

  汽油刚刚运抵阵地,还未来得及浇在干柴上,日军新一轮的攻击就已经开始了。

   他们顶着天空中不断落下来的重炮炮弹,以送死的冲锋姿势向杨庄阵地攻击。

   22师的弟兄们站在干柴堆上向亡命冲过来的小鬼子射击,在他们身后,邓守中带着一个团(实际上只有半个团)的弟兄手忙脚乱的往战壕里的各种易燃物上面浇汽油。

   “快点!快点!再快点!”

   邓守中跳着脚催促,他根本来不及去看身边那些中弹倒下的弟兄。

   “哗哗哗……”

   澄澈的汽油被哗啦啦的倾倒在整条防线上,汽油味与硝烟味、血腥味杂糅在一起,发出独特的刺鼻味道。

   “万岁!”

   “万岁!”

   ……

   山崎联队长派出了他的第一批勇士,足足200个抱着炸药包的士兵。

   有一些士兵在阵地前方辗转腾挪,于枪林弹雨中向第1条防线靠近。

   “轰!”

   一个小鬼子抱着20公斤的炸药包像土狗一样飞扑进战壕。

   “呲……”

   鬼子士兵身中数枪早已身死,但他在死前拉开了炸药包上的引信,股股青烟正从尸体的下方冒出来。

   20公斤的炸药包爆炸了,周围十几米的弟兄全部受到波及,有的被掀翻在地、有的直接被炸飞。

   李康紧张地握着手上的MP40冲锋枪,他的枪口一直在轻微晃动,但始终没办法锁定一个目标。

   有了第一个跃进战壕里的小鬼子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第一道战壕里接连不断的爆出血花,防线的根基已然不稳。

   “就是现在!”

   日军高崎联队长的脸上浮现出病态的潮红,他亲自抱起一个炸药包,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去告诉师团长阁下,高崎联队将用全体勇士的性命为师团主力打开缺口,请师团长抓紧时间、火速支援,成败在此一举!”

   说完他就抱着炸药包站了起来,招呼身边仅剩下的几百人,一同冲向几百米外的杨庄阵地。

   传令兵被这热血悲壮的一幕感染,小短腿噔噔噔的踏在大地上,很快就来到了田边盛武所在的位置。

   听了传令兵的转述后,田边盛武从地上站起来,锵的一声拔出中将指挥刀。

   锋利的刀尖稳稳指向前方,那是进攻的信号,也是进攻的方向。

   “万岁!万岁!万岁!”

   一万多个小鬼子齐声呐喊,声音甚至盖过了呼啸的枪炮之声,远远的传到了战场的各个角落。

   高喊过后各联队开始按照事先计划好的、呈箭头状向杨庄阵地冲锋。

   “轰轰轰……”

   冲锋的路上倒下了无数个小鬼子,他们有的人死时手都还拽在炸药包的引信上。

   在重炮和轻重机枪的连续打击下,100个小鬼子有90个人倒在了路上,但剩下的10个人踩着战友的尸体冲进了战壕,并将炸药包引爆。

   战壕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轻重机枪接连哑火,眼看是守不住了。

   邓守中的汽油总算是浇完了整条防线,他大声地命令着手下弟兄撤退。

   同时接到撤退命令的还有第22师各团,除了正在与小鬼子纠缠的弟兄外,其人基本都撤回了第2条防线。

   日军高崎联队长看到了中国人狼被撤退的模样,他心下大喜,挥手招呼身旁的勇士们继续冲锋,用血肉之躯为师团主力开道。

   中国人撤退时实在是太狼狈,很多人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跑了。

   这样的场面好像一针强心剂一样打进了日军士兵的心脏,为了天皇、为了帝国,大日本帝国的勇士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百死不悔!

   而对面的中国人却没有自我牺牲的勇气与精神,只会狼狈逃命。

   两相比较之下,日军士兵为自己的送死行为感到无上光荣、无上自豪。

   若非环境所限,很多日本士兵或许会在这一刻喊出…帝国陆军…天下第一的口号!

   3000人的高崎联队最后只剩下300人了,但这300人却像是300条恶狗,抱着炸药包嚎叫着追撵中国士兵的屁股。

   高崎联队长满心欢喜,他的一只脚即将踏进被中国人丢弃的战壕,但此时他的眉心却猛然的传来刺痛感。

   “哒哒哒……”

   百米外,一个看上去年轻又青涩的中国士兵举着一把造型奇特的枪,枪口的火焰闪烁了几下,然后高崎联队长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如遭重击。

   疼吗?

   好像不是。

   比疼痛感受更深的是冷,冷彻骨髓。

   高崎联队长的那只脚最终没能迈出去,他脑袋朝下栽进了铺满干柴的战壕里。

   ahzww.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呼吸中他似乎闻到了汽油的味道,他的意识还未完全消散,在脑海深处呢喃:

   “师团长阁下,有埋伏……”

   ……

   “轰!轰!轰!”

   田边盛武走在冲锋队列的中后段,不时有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炸点中央和附近的士兵仿若枯叶一样,被爆炸席卷、撕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