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21章 牺牲不会被忘记,终有人会记得

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 2100 2024-11-18 22:36

  第2天,师部特意派人送来了一张当天的报纸。

   报纸的头版写着四个大字,《我们的老班长》。

   一个叫苏青的记者,用他那饱含悲情的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老班长的故事。

   写的和真实情况几乎一致,好像这个记者当时就在阵地上一样。

   战士们围成了一个圈,圈中央李学林用低沉的声音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老班长的事迹让弟兄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人已经低声的抽泣了起来。

   “连长,打咱们在这里打鬼子,通过这个叫报纸的东西,能让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吗?”一个年轻的士兵问道。

   李学林深知弟兄们的想法,他指着报纸正中间的几个字说道,

   “看到没,咱们的事情登在了中央日报上面,中央日报是啥知不知道?”

   一众大头兵都整齐的摇晃着脑袋。

   “嗯,怎么说呢?”李学林想了想,

   “这中央日报在全国的影响最大,看的人也是最多的。”

   王老虎站起来大咧咧地说道:

   “你们这些憨包,一连长的意思就是说,中央日报是所有报纸里面的嫡系中的嫡系,放在咱们军队里,那就是类似中央教导总队,老头子御林军一样的地位!”

   “哦哦……”

   这些个没文化的士兵们恍然大悟,王老虎洋洋得意的坐了下来。

   “这样说来,这中央日报的名气可大喽!”

   弟兄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江东站起身,拍拍手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弟兄们,报纸上登记了老班长,还有其他死去弟兄们的名字,全国的同胞都会记住他们。”

   弟兄们全是苦哈哈出身,听营长这么说都是眼前一亮。

   江东继续道:

   “我刚刚问了师部的人,他说中央日报在接下来一个星期都会刊登我们营的事迹,这是委员长亲自交代的事情。所以你们的名字今后都将出现在报纸上,全国四万万同胞都会记得在淞沪战场有一个叫朱二狗的炮兵排长。”仟千仦哾

   江东举例说道:

   “你们每一个人,你们老家的爹娘和亲人都将知道你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弟兄们,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会没有人知道,将来也不会没有人不记得。我们是抵抗侵略的英雄,是守卫国家的勇士。”

   江东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说得大头兵们热血上涌,都有了杀小鬼子的冲动。

   江东心里其实是有些羞愧的,在他原先的那个时空,由于诸多原因,后世很少有人记得淞沪战场上牺牲的英雄健儿,每每提及此次战役,后事人最先想到的是国军的大溃败。

   许多无知无畏之人甚至张口就喷国军丧城失地、丢人现眼,他们并不愿承认在淞沪短短三个月之中有几十万的中华健儿前仆后继地牺牲在抵抗侵略的战场上。

   这牺牲的几十万将士,上至将军下到小兵,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庭,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血肉饱满的人。

   他们的牺牲要有人记得,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应被忘记。

   江东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使命沉重,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胆小的木村直到将自己的防守阵地修好之后才敢发动进攻,他认为之前山下中佐使用毒气弹进攻的方法是很愚蠢的,没起任何效果的同时还葬送了他的大队。

   木村决定发起堂堂正正的进攻,不使用任何的阴谋诡计。

   因为他知道中国人是玩阴谋诡计的祖宗,只有炮火和钢铁才是现在中国人所没有的。

   。。

   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日军很快就冲到了阵地的前方。

   江东营有了师部和集团军支援的一批武器弹药,弟兄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开火。加之杀敌之心迫切,士气旺盛,小鬼子的多次进攻都被打退了。

   进入10月中旬,日军对温藻浜一线的猛烈攻击终于被国军遏止,双方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江东营正面的小鬼子每次以半个中队的兵力发动进攻,上千人不停的轮换,对江东营采取车轮战。

   虽然打退了小鬼子的一次次进攻,但阵地上的弟兄每天都在递减。

   在这段艰苦难熬的时光里,全营将士最期盼的就是每天从师部送来的报纸。

   那个叫苏青的记者每天都在用他的笔描写江东的弟兄们,尽管他从来都没有来到过阵地上。

   李学林每天都坚持给弟兄们读报纸,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就是在这样虚无缥缈的安慰下,江东营的弟兄击退小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营长,你说这仗咱们能打赢吗?”

   李学林问道,他每天都在读报纸,但报纸上全都是好消息,他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身处第1线的人感受最为真切。

   “你是指淞沪会战吗?”江东和李学林共抽一根烟,“其实这场仗能坚持到现在我们就已经算得上是胜利的一方了,小鬼子为了这一场战争准备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的进攻是不会停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