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955章 半岛换天

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 2124 2024-11-18 22:36

  12月25日,海军黄海舰队齐鲁号超级航母战斗群正式开进高丽海峡,掩护海军陆战师从釜山登陆半岛。

   同时也为对马岛的争夺战提供空中掩护。

   对马岛上此前有1万多老百姓,几乎都以捕鱼为生,少量人口耕种旱田。

   在历史上,高丽和倭国围绕这座岛屿发生战斗多次。

   明治维新以后,倭国实力大增,完完全全控制了对马岛。

   对马岛上几乎没有军事设施,因为在倭国人看来,他们已经控制了高丽,对马海峡是他们的内海峡。

   当发现华夏海军有夺取济州岛,控制整个高丽海峡的意图时,倭国人才着急忙慌地在这座岛屿上构建军事设施,并征集了五千士兵防守。

   由于时间短,天气也不好,当华夏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对马岛时日本人并没有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

   一个师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在立体火力的掩护下,同时向上岛和下岛发起了攻击。

   没有碉堡,没有山体工事,日本人根本无法在立体火力的打击中幸存下来。

   战斗从25日上午开始,上下两岛的攻击都十分顺利。

   在对马岛陷入战火的同时,海军陆战队三个陆战师从釜山登陆高丽半岛。

   半岛之上还有少量的日军残留,他们混迹于10万侨民之中,想要借此逃脱惩处。

   驻朝日军主力撤离半岛,半岛局势基本稳定。

   等到所有的交通线以及各主要城市都被华夏的海陆两军控制之后,之前隐藏在各地的游击队如蝗虫一般冒了出来。

   真正由军情局组织起来的游击队数量少,这些在各城市打砸日本侨民,趁机称王称霸的所谓游击队是由原来的伪军变换而来。

   趁着大局势稳定、小问题来不及解决的这个空当,他们飞快地夺取了城镇和乡村的政权,以抵抗军自居。

   在登陆釜山和攻击对马岛的同时,渤海舰队穿过高丽海峡,正式进入日本海。

   海参崴军港将成为渤海舰队仅次于天津母港的军事基地。

   进入日本海后,航母战斗群以超强的战斗力扫荡日本海上的日军舰队。

   联合舰队已经撤到了东海岸,日本海上只有一些小型的舰艇。

   战争进展得太快,在许多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华夏的军舰就已经开到了大门口。

   西海岸上的码头、工业基地以及资源集散地等还未来得及疏散就遭到了从奉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的打击。

   海岸线附近的日本人人心惶惶、一日三惊,好在华夏人似乎没有大举登陆的打算,他们还有朝内地迁移的可能。

   从齐鲁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歼三战机光临了日本的长崎。

   舰载机大队的目标是长崎的造船厂。

   但这一次日本海军的反应十分迅速。

   在联合舰队第一舰队被渤海舰队全部击沉于黄海之上后,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等海军高级将领就猜到了华夏人很可能会攻击九州岛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长崎!

   造船厂对日本海军极为重要,并且船长里还有一些将要下水的舰船。

   在山本五十六的紧迫要求之下,日本本土防空司令部迅速在长崎附近建起了防空火力网。

   依托大功率雷达的帮助,长崎附近的日军高炮部队至少能够获得15分钟的预警时间。

   在雷达的帮助下,防空火力对江东第一代舰载机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战斗机大队无法俯冲轰炸,投弹高度在六千米以上的空中。

   这使得投弹的命中率大大降低,轰炸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得到报告后,江东让舰载机大队放弃了对长崎等地的轰炸行动。

   喷气式飞机十分宝贵,不能被击落于日本本土。

   同时舰载机轰炸效率低,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

   占领济州岛、对马岛以及高丽半岛之后,江东可以做出的选择至少有两个。

   第一是在釜山等地建立轰6超级空中堡垒的飞行基地,利用轰6的高载弹量地毯式轰炸日本本土。

   第二是在这些地方建立火箭军导弹发射基地,用东风一号精确打击日本的工业基地。

   这两个办法都比使用舰载机更安全,效率也更高。

   总之,失去高丽半岛和海峡后,日本在华夏海陆空三军面前几乎是不设防的。

   12月27日,汉城。

   “初步统计,留在半岛上的日本侨民人数在12万上下。”

   第七兵团司令王老虎向江东和史迪威将军报告道:

   “这其中有不少的日本士兵,他们丢掉武器,伪装成侨民。”

   “仓库里的物资和粮食要么被撤退的日本人带走,要么被当地的百姓哄抢一空。”

   《重生之金融巨头》

   “侨民资产被当地人抢夺干净,敢反抗的也被激愤的人群打死。”

   “现在是冬天,我们也无法给这些人提供粮食,要不……”

   王老虎比较隐晦地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他可不愿意背上这个10多万人的大包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