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末世两界倒爷

第245章 从基因药剂到改造手术

末世两界倒爷 半只悲愤的猫 2012 2024-11-18 22:44

  凌玖向冯俊展示了从东亚探索公司055号研究院找到的部分视频和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来源于那台受损的量子计算机。凌玖说道:“这些资料只是冰山一角,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进行了许多类似的实验,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实验都失败了。”

   在2156年,即末世战争爆发前的几十年,超级战士计划已经悄然启动。那时,基因药剂作为该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首次被初步研发出来。然而,初期的基因药剂并不完善,其致死率相当高,因此仅在军方内部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

   东亚探索公司作为参与研制基因药剂的先驱之一,对整个超级战士计划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见证了基因药剂从最初的雏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最初的一代基因药剂存在诸多问题,其稳定性极差。数据显示,约有50%的人类士兵在注射后7至12天内会不幸丧生。即便有人侥幸存活下来,他们也常常遭受严重的大脑损伤,最终变成只能机械式执行命令的工具人。更糟糕的是,这些士兵在战斗中极易失去控制,陷入暴走和发狂的状态。

   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试验为后来的基因药剂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基因药剂的致死率和副作用逐渐减少,最终使得超级战士计划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药剂经历了数代的改良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提高药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到了2180年,也就是战争爆发前夕,一种稳定且无副作用的基因药剂终于成功问世。

   这款划时代的基因药剂很快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规模接种后,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他们不仅在体能上超越了普通士兵,而且在战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方面也表现得更为出色。

   随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将注射了基因药剂的军队投入战斗。这些士兵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他们的勇猛无畏和高效作战能力为各自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药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提升了单个士兵的战斗力,还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基因药剂的发明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方式与战争走向。

   随着基因药剂在军队中的大规模应用,新一代的动力盔甲和单兵战斗装备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型装备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士兵在基因药剂强化下的更高作战需求。在战争爆发前的四十年间,机械外骨骼作为主要的作战装备,已经能够满足各国大部分的需求。

   然而,随着基因药剂的普及,士兵们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更大、更快、更强的动力盔甲成为了前线士兵的新选择。这些动力盔甲不仅提供了更强的防护能力,还极大地增强了士兵的力量、速度和耐力。

   冯俊对此深有体会。当他刚来到末世时,仅仅穿戴机械外骨骼就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提升,能够轻松做出一些超出常人的战术动作。但随着他进化等级的不断提高,机械外骨骼已经无法满足他日益增长的战斗需求。此时,只有那些厚重而强大的动力盔甲才能为冯俊提供必要的支持。

   与此同时,冯俊的对手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普通丧尸,到后来的异种生物,再到像猿人首领这样的强大变异生物,冯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就连他的武器也从电磁战斗刃变成了更加粗大的链锯剑。因此,他必须不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装备,以适应这些日益强大的敌人。

   “你看出来了,对吧?”凌玖缓缓说道,“基因药剂和动力盔甲,它们俩本来就是一对儿。你得先注射了基因药剂,才能让动力盔甲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反过来,动力盔甲也是专门为了那些经过进化的人类设计的。”

   冯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心里清楚,这两样东西确实是相互依存的。刚开始的时候,他穿上机械外骨骼就觉得力量倍增,但现在,随着他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机械外骨骼已经不够用了。只有那种更厚重、更强大的动力盔甲,才能让他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凌玖继续说道:“不过啊,这俩也只是超级战士计划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超级战士,可不只是反应快、脑子灵光、身体强壮那么简单。他们还得有那种,哪怕是挨了致命一击,心脏被打爆,肺部破了一个大洞,连续几天不吃不喝,断指之后能够迅速止血并继续投入战斗。受了任何常人都会致命的致命伤也能坚持下去,继续战斗的能力。”

   想要达到凌玖所说的这些能力,仅仅是靠自身的进化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超级战士改造手术被提上了日程。

   那些三战中注射了基因药剂的人类士兵,在战斗中变现了惊人的耐受力与格斗能力,不过他们的进化,也只是体能得到了增强。在被击中头颅,射穿心脏,内脏受到致命伤害后他们依旧会死去。于是战前的科学家想出了通过手术,植入人造器官来强化人体的方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