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杏仁露
张春出去了十多天,带两辆收割机,给新安县商品粮基地收麦。
去年出去了八天就回来了,收的他很不高兴,骂骂叨叨一年。
今年回来后满脸乐呵,高兴的不得了。
一亩地十块,机子不出问题,收割轮子转着一直往前跑,两台机子一天收了一千五百亩。
那场景别人看得瞠目结舌。
十二天时间,收完新安县两万亩麦子,挣回来二十万。
张春黑啾啾瘦了十斤,回来给小川报喜,说还有很多个体种植户让他收麦,那些地不平展,埂子连埂子还是坡地,划不着上去。
如果有更小的一款收割机,能在一亩地范围左右转开,还不用带货车车厢,收割机肚子里就能装下一亩地的粮食。
张春觉得这样的收割机要搞几台回来。
“你觉得怎么样川子?两辆大收割机收大面积土地,小收割机收个体户小面积土地,一辆八万块,咱买四五辆回来。”
“春叔,这是明年的事。”
“嗨,我要早知道他们抢着要收割机收,一个月就搞几辆小型收割机。”
张春用收割机收麦,十二天时间挣回来二十万,让他信心满满。
方圆五百公里土地上的小麦,他都想用自己的收割机收了。
秦川觉得张春太飘了。
麦子收完了,有要紧事给他安排。
“春叔,咱棉花地要操心一下,地膜之间的白垅要铲过去松一下土,一亩地能增产一百斤,这事儿你安排。”
张春嘴上乐呵:“我忙着开收割机挣这笔钱,村里棉花忘了操心,咱村里这帮人有些过分了,我不拿锥子在屁股后面攮一下他们就不动弹。”
各家户的棉地,这项活各家都干过去了。
就秦川种的五千亩,因为张春这十来天不在村里,没紧凑安排。
张春说过,小川名下的五千亩棉花地,大家帮一把,松自己家十亩二十亩地的同时,把这五千亩也松了。
可他们不管,太过分了。
“川子,我这就安排?”
大坝村西瓜收完了,他们也不用开三轮车,三百亩辣椒地两天就能种完。
两百八十户人,一家分给二十亩,赶紧将这五千亩棉花白垅铲一下。
张春在大喇叭上呜呜啦啦骂了大半天,说大坪人这件事做的太过分,一点都不自觉,你们有本事把棉花拉到城里自己卖去。
其实有很多人心里就是这么想。
各家有三轮车,油路十月铺好,棉花拉到景宁棉纺厂,一斤多挣一块钱。
小川名下的五千亩他们就没管。
张春一顿骂以后,怕效果不明显,挨家挨户动员,骡子套上跐辘,松一下地膜之间的白垅,很快的嘛,一家二十亩,两天就干完了。
有部分家户不想干这项活,张春一个一个记着,等着瞧,有他们好受的。
秦川顾不得张春在村里折腾,高崖塬上的大蒜要收起来了。
高支书带着他们一个社的三十辆三轮车,拉满一车兜到集散地交第一批货。
“秦老板,你瞧瞧这大蒜,市场上就没这么好的大蒜。”
秦川给种植户最好的地头价,一斤四毛。
京都王总天天打电话催,说早点挖也行,不在乎早三天四天。
秦川答复他,七月二十号正式给他发第一批货,先发过去十万斤,看看销量和价格。
王总给五毛五一斤。
收回来再发出去的这个过程,有水分流失折损,景宁县相关部门,你就不能计较发货价超过了地头的百分之三十。
超两分三分,你要揪着说事未免太过分了。
高崖人发完蒜薹缓了八天。
这八天时间,他们给地膜之间的白垅松了一下土透气,二十号开始挖蒜。
大坪村五孔窑洞里的蒜薹刚好腾掉。
挖出来的大蒜在打麦场上晒了三天,再装进五孔大窑里,五孔大窑能装三百万斤。
地头价给农户四毛钱,一亩地的产量在两千到两千斤之间,秦老板赚一毛五分,京都王总赚两毛,市场上的大蒜在八月份零卖超过了一块。
收大蒜不像收蒜薹那么紧张,从地里收上来,剪成骨朵,晒干两天,再用三轮车拉到集散地交货。
赶八月底收完了事。
两千多万斤大蒜,从土高乡高崖塬上发去了京都和西京两个地方。
市场上的大蒜价格没有那么疯狂了。
没有这两千万斤大蒜进京都和西京市场,原来的情况,一斤卖到一块五毛钱一斤了。
王自强惜售,存到腊月正月出售,虽然重量减轻,价格涨一倍,照样赚的最多。
秦总四毛钱收货,发货不能超过五毛五,王自强说没关系,蒜种钱不要了,返还秦总。
明年继续种一茬。
秦川嘴里苦笑,种大蒜就挖抓的今年这一疙瘩,如果明年继续种,两毛钱都发不出去,还不如种西瓜。
一万亩大蒜收掉,地膜扯出来,李光灿家的货车拉回土高乡废旧地膜集散地。
从八月开始,这一万亩土地休耕蓄水,明年三月底种西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