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步步紧逼
“詹姆斯先生,你对我们华夏国的历史确实非常了解。
但是有些史料记载的不是所有都是真实的,有的只是听说而已,真相究竟如此?那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其实关于十二铜人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是毁于项羽,过年前207年,项羽西入关中,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之裁,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于是便有人认为,秦始皇所着的十二铜人也被毁灭这场大火。
原因是项羽对秦国恨之入骨,因此秦国的一切标志和代表要毁掉,因此高大的十二个铜人自然也无法逃过厄运。
第二种说法,有人认为十二铜人埋入了秦始皇陵,因为这十二个高大的铜人乃是秦始皇生前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建造好之后,便将这十二个铜人和其他绝世珍宝一起作为陪葬品放入了陵墓之中。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毁于董卓之手,这种手法倒是有一定的历史支撑,但至于董卓将十二个铜人全部毁掉,还是指毁掉了其中十个或者九个,这些暂时无法考证,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赵福来说道。
“赵局长,你说的这些史料上是有记载,但是这些只是猜测,并没有被证实。
还有,关于十二个铜人的大小和形状问题,至今无人知道。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这些铜人都是出自丞相李斯之手。
而且十二个铜人的高矮不一,轻重各异。
在《史记.索隐》中记载,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钟小者高三长,皆千石也。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
这几十年来,我综合了各种数据,这十二个铜人体型巨大,最高的超过了13米,最矮的也有近8米左右,重量则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吨。
据我的了解,在你们华夏国近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土过超出一万斤的青铜器或者铜像。
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你们华夏国出土体型最大,重量也才达到了832.84公斤,它就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还有在你们华夏国内所有的博物馆都没有收藏有超过一万斤的青铜器或者铜器。
所以足以证明这尊青铜像存在着很大的疑问,也可以直接说这尊青铜像就是假的。”詹姆斯侃侃而谈说道。
赵福来看了陈勇一眼,张了张嘴巴原本想说些什么,却被陈勇的眼神制止了。
陈勇在席位上坐直了身子,扭了扭脖子,又伸伸手弯弯腰,随后故意咳嗽了两声,才慢悠悠的说道:“詹姆斯先生是吧?你刚才都提到了十二只铜人是秦始皇下令丞相李斯所铸。
你却故意忽略了秦始皇还命丞相李斯在铜人身后篆刻铭文之事。”
众人闻言都纷纷的看向了詹姆斯。
詹姆斯眼神躲闪,脸色变得通红,他没有想到,陈勇这么快就抓住了他说话的漏洞。
詹姆斯是故意漏掉不说,因为他刚才认真的查看了这尊铜像,并没有发现什么铭文。
但陈勇现在却提了出来,他的目的是什么?
不应该是故意把有铜像身上有铭文的事实掩饰起来的吗?
难道这尊铜人身上真的有铭文?
詹姆斯脑海里的思绪快速翻转,想不明白陈勇的用意是什么?
这时只听陈勇继续淡淡的说道:“詹姆斯先生,我在史书记载中了解到的情况跟你的不同。
在《水经注》中记载了民间的说法是“毁九为钱,其在者三”,也就是说董卓当用九个铜人铸造钱币,留下了三个铜人。
在《三辅旧事》的说法,则是“坏其十为钱,余二犹在”。
在《三国志.董卓传》中的说法是“悉椎破铜人”,也就是有人说毁了十个,也有人说只毁了九个。
后来《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经过实地考察走访,结合民间熟悉道的传说,逐一论证,最终得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当年董卓留下了三个铜人。
剩下的三个铜人先是由魏明帝曹叡从长安运往洛阳,因为重量太重,体型太大,实在不方便运输,只好把铜人留在了霸水之西。
一直到了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发动人力物力,将铜人运到邺城皇宫。
前秦一统北方,前秦君主苻坚又试图将三个铜人运回长安。
其中的两个铜人运到长安后,同样没有逃过销毁后铸钱的命运。
另一个铜人还没有运到长安,前秦便因淝水一战惨败而大乱。
百姓无法处理这最后一枚铜人,只好将其推入黄河中。”
“陈部长,你说的这些有的是有据可查的,有的却无从查处。
民间传说始终是民间传说,当不了真。
就算这些传说说的都是真的,根据我的了解,黄河的全长有5000多公里,属于北方流域的黄河段也有2000多公里,当年百姓是在北方什么地方把铜人推入黄河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