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海城专卖店二店开业
1975年1月1日元旦节,海城江南路上的一家商店正式开业。
店家特地放了鞭炮,吸引到不少人的注意。
王淑兰早上出门买菜,心里正想着外孙子要来家里玩,买点什么给他吃呢。
路过江南路,就见到那个之前在装修的店铺开业了。
她之前路过许多次,每次都看到一个年轻男人在那里监工。
有时候还会有个年轻的女同志和两个老人家,一看他们就是一家人。
这一家人的组合在店铺里,总让人好奇这是要做什么。
直到元旦节这天路过,王淑兰终于知道这家店的名字。
“青山食品专卖店......”
她正抬头看着招牌,店里面那个之前见过的年轻女孩便招呼她:“大姐,有兴趣就进来看看呗,可以试吃。”
王淑兰眼睛一亮,“试吃?”
女孩,也就是林雨端着个盘子过来:“你看,这是我们店里的罐头,可以试试。”
盘子上摆着几个小小的杯子,里面有一块果肉和半杯糖水。
想必这就是罐头了。
王淑兰选了一个荔枝的,入口是清甜的糖水,荔枝果肉口感是软的,还能尝到那股荔枝的香味。
王淑兰是当地人,不至于没吃过荔枝,但做成荔枝罐头,还真是比较新鲜了。
这水她一尝就知道里面加了不少糖,小孩子肯定喜欢。
心里蠢蠢欲动。
林雨看出她的动摇,热情招呼她尝尝菠萝罐头。
王淑兰见她这么大方,也不扭捏,拿起那杯黄色果肉的试了试。
“这个也好吃!”
林雨笑着说:“除了这两款还有其他口味的。”
王淑兰看了看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罐头,有好几种口味。
她决定买了!
林雨又招呼她走到另一个柜台:“大姐,你再试试这个,水果干。”
这两年他们去广市那边,又找到几样水果。
现在水果干的品种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他们当地产的梨、苹果、山楂和李子,现在还有了芒果干。
摆在柜台也是琳琅满目的。
王淑兰跟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似的,各种食品她都想买。
她家里人都是工厂职工,家庭收入高,所以花钱是很舍得的。
最后无论是水果干、罐头还是蘑菇干、粉丝,她都买了一些。
林雨告诉她:“今天是新店开业,给您打五折。”
最后的价格让王淑兰很惊喜,只花了这么点钱就买到这么多东西,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送走王淑兰,林雨转身回到店里。
今天新店开业,他们打出了五折的招牌,又做了试吃活动。
所以进店客人的成交率是很高的。
店里招了两个售货员两个理货、搬运的。
都是在附近的居民中选出来的。
也因为这样,他们在这里开店,没有遇到太多障碍。
现在工作难找,林雨愿意招聘他们,他们的家人朋友都会更支持专卖店。
林奶奶、林山和两个售货员胡昌盛、李丽华忙了一早上,到中午时分,才终于休息。
尽管早有预料,但胡昌盛和李丽华还是为店里的生意而惊喜。
可以说,这家专卖店早上的销售额,要比附近那家小供销社还要高了。
但店长林山却不见喜色。
李丽华还听见他和林雨说:“海城的生意还不如咱们省城的。”
在来这里之前,林山去省城的专卖店待过几天。
那里的成交率和销售额才是惊人。
对比起来,今天店里的销售额并不足以让他高兴。
林雨安慰他道:“那是因为咱们食品厂在当地就有名啊,这里是海城,谁知道咱们啊?”
“如果让你去买东西,一个是你认识的人开的店,一个是陌生人,你会选哪个?”
林山:“当然是去熟人那.....”
这样一说他就明白了,省城那边生意好,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在别处尝试过食品厂的产品,所以对他们有信任感。
他们的产品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海城,遇冷是正常的。
林雨点点头:“况且,今天早上的情况已经很好了,不信你问丽华他们。”
李丽华说:“这里的生意是我见过最好的,供销社可能都没有咱们卖得多。”
胡昌盛赞同道:“咱们店的生意已经很好了。”
俩人同时在心里疑惑,这生意还让店长说不如他们省城,那一店的销售额得多高啊。
林雨倒是没说一店的情况,只就事论事地说:“海城市场还是很大的,咱们先慢慢把知名度打出去,销售额能赶上来的。”
林山点点头:“嗯,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让顾客知道我们。”
因此到了下午,在给顾客介绍的时候,林山和销售员都会从食品厂说起。
这是从农民手里直接收上来的农产品,也是农民的社办工厂专卖店。
现如今讲究工农一家亲,大伙都很乐意照顾专卖店的生意。
加上专卖店开业第一天打五折,价格上有优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