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第237章 血色十日(2)

  政治部的杨雨辰是这场血战的见证者,作为政治部派驻在孤军旅的战地记者,当金陵很多有门道的人想尽办法离开这座被死亡笼罩的城市的时候,她却放弃了随政治部撤离的最好机会,继续留在了孤军旅;

   她用自己的笔墨记下了这座城市无尽的苦难和血腥,并且装订成册,起名为——《血色十日》。

   “第一日,这一日的主色调确切地说是灰色,因为这一天整个金陵城的上空都被乌泱泱的飞机遮住,阳光都不能照射到大地上,金陵城都是死灰色,乌云遮日......

   无数的炸弹从天空落下,就像乌云遮日后的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城市,鬼子的轰炸不再局限于南城;

   北城同样也遭到了猛烈的轰炸,国际安全区的友好人士为了避免鬼子误炸,在安全区的楼顶上铺满了红十字旗帜和他们的国旗,希望能借此躲过鬼子的轰炸;

   这些布置起了一些作用,但还是没有完全避免灾难,只是相对于别的地方要少很多,偶尔也会掉下几掉炸弹,炸毁几栋房屋,带走数以百计的民众。

   友好人士通过他们的大使馆向鬼子提出了抗议,可惜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他们很遗憾——但这只是误炸!

   相对于国际安全区的克制,鬼子对其他地方的轰炸几乎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没有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的区别,鬼子飞机出没的地方就是用炸弹毁灭一切;

   在这一天无数的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城市,他们恨不得用炸弹来彻底毁灭这座城市,国际公约在他们的眼里连一张废纸都不值。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恨过一群人——不!

   他们不应该叫人,而是叫禽兽。

   没完没了的轰炸整整持续了一天,城市被漫天的火海笼罩,无数手无寸铁的民众死于战火;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他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尘埃中、火海中、冲击波的撕裂中,只有那已经被染成了暗红色的土地,能够证明他们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

   “轰轰轰.....”

   鬼子的飞机刚刚离开,无数地炮弹又呼啸着砸了下来,两个重炮旅团和六个师团属山炮联队的数百门大小火炮,点燃了黑夜;

   金陵城迎来了最漫长的一个晚上,这一个晚上鬼子的炮弹如雨点般的落下,整个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幸免。

   相对于昂贵的航空炸弹和燃油来说,炮弹就要便宜的多,所以他们投放的更肆无忌惮,铺天盖地的砸下,似乎不需要钱一样,这就是工业国家与农业国家的区别;

   虽然鬼子只是工业强国的守门员,但为了他们天皇的脸面,他们依然舍得将成吨成吨的炮弹扔进城市的废墟内,只为了让废墟变成粉末。

   他们妄想用无数的炮弹让这座城市和城市里面的华夏军民一起消失,然后他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接管城市。

   “妄想!即使鬼子把城市夷为平地,我88师也要在平地上与鬼子血战到底!”

   罗英彻底愤怒了,他的双眼正在燃烧,鬼子必须要为他们的兽行付出代价......

   当一轮红日再次在大地上升起的时候,炮击停止了,城市一片死寂;

   只有那一轮红日在不屈地告诉世人,只要它每天还从地平线升起,这座城市就不会屈服,毁天灭地的狂风暴雨也征服不了他们,因为暴雨过后,朝阳还会出现在天空,只是在挂上树梢之前,他会把大地染成红色,这是华夏人不屈的鲜血。

   上午八点,太阳终于挂上了树梢,血色随之淡出,在一片片地废墟内,一队队手握钢枪的战士从坑道口冲了出来,他们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被灰尘沾满,但仍然难掩他们骨子里面的滔天斗志;

   虽然有很多战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轰炸中消失在大地中,但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活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他们向鬼子复仇的时刻.....

   金陵外城,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屎黄色成了主色调,数以十万计的鬼子几乎遮住了阳光,在进行了一天一夜的火力准备之后,鬼子的进攻开始了;

   对于第十军的鬼子来说,首战即决战,他们也没有比这更猛烈的火力准备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上午,用他们的铁蹄踏平金陵城。

   第十六师团出发阵地,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这两个百人斩的明星鬼子,高举着手中的武士刀站在了最前面,他们已经将军装棉衣脱下,只穿着白衬衣,脑袋上无一例外地绑上了一条他们的母亲用过的姨妈巾,《朝日新闻》的随军记者中田有美正在给他们特写镜头;

   两个小鬼子虽然被冷得瑟瑟发抖,但依然在那里装逼,毕竟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是要被载入脚盆鸡史册的,他们所谓的天皇也会看到他们的英姿,为了突出新闻效果,这次进攻的号令由他们俩人发起,《朝日新闻》将会追踪报道俩人谁先在金陵城中完成杀满150人的目标。

   在兵临金陵前他们已经杀满了100人,现在两人的战绩向井是109人,野田是108人,由于进入金陵城外围后16师团的战绩不够理想,所以他们后面杀的人并不多,每个人都只增加了3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