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词女傲骨
赵匡胤差点蹦起来,破口大骂:“什么?!为何这样对待辛弃疾?!你们非要把所有的忠正之士都赶走才满意吗?!”
归正人难道就不是大宋的子民了吗?!为什么会有归正人,还不是因为皇帝和大臣不给力!
难道他们愿意生活在沦陷区吗?!
李世民心痛不已:“不要辛弃疾,那就给我啊!”
若他有辛弃疾,定会好生珍惜,他的大臣里不乏性情不好的人,但他不还是很包容?
何况是辛弃疾这样的全才!
嬴政嫌弃道:“南宋朝臣的格局未免太小了。”
他是秦人,可他统一六国之后也没歧视六国之人,辛弃疾和他们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怎么好意思排斥他?
刘彻冷哼:“不是所有人都有福气做冠军侯,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福气拥有冠军侯。”
虽说霍去病现在还小,还没有进入朝堂,但他知道自己的性格,绝不会容忍有人排斥霍去病,也不会舍得耽误霍去病一辈子。
有谁想要做些见不得光的事,先试试他的刀刃是否锋利。
【此后辛弃疾宦海沉浮,屡遭贬谪,等到朝廷再想起他时,辛弃疾已经无力再为朝廷效命,不久便离开人世。据说辛弃疾临死前,高呼“杀贼!杀贼!”,不禁让人想起宗泽死前高呼的“过河”。他想杀的贼是谁呢?自然是与南宋有着血海深仇的金人,但朝廷上有包括皇帝和丞相在内的更大的贼人,而辛弃疾年华已逝,北伐的心愿注定是一场空。】
赵匡胤痛苦地捂住脸,他们赵家究竟做了多少孽,耽误了多少人才?
李纲、宗泽、岳飞、辛弃疾……这些人生在大宋,难道就只有凄惨离世一个结局吗?
呃,比起岳飞来说,其他人的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他们没有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霍去病老气横秋地说:“赵家皇帝,哪里比得上陛下啊!”
他这话听上去有些谄媚,但绝对是他的真心话,看多了宋朝将领的下场,他无比庆幸自己生在了汉武一朝。
若是他生在南宋,真的就要风波亭里站不下了。
【陆游,南宋诗人,最要紧的是爱国诗人,他与辛弃疾交好,同样具有一腔报国热情。韩侂胄举行北伐,辛弃疾奉命入朝,陆游欣喜万分,对他多加勉励,但这次北伐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分外痛苦。陆游忧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遗嘱。】
李世民念道:“……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神色微妙地说:“别说是陆游的儿子,就是他的曾孙子都看不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刻了。”
南宋之后或许会有某种意义上的王师,但那不是南宋的王师,也肯定不是陆游想要的王师。
赵匡胤长吁短叹:“造孽啊!”
赵家那造孽的三父子,死了以后要是不下油锅,都对不起这些黯然离世的文人!
神宗深感头疼,这首诗简直是啪啪打脸,每一个都仿佛在质问他,王师呢?王师呢?
我踏马也想知道王师在哪啊!
岳飞默然不语,这首《示儿》仿佛也是在问他:“王师何在?!”
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在受苦,不得志的忠臣们正在渴盼北上。
若是十二道金牌发来,他还能撤军吗?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称“千古第一才女”,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学生,她和丈夫都喜欢收藏金石书画,靖康之变时,李清照携藏品南下,对于朝廷一味苟合的做派,李清照深感愤怒,常作诗讥讽。她的丈夫身为地方官员,弃江宁而逃,李清照写了一首《夏日绝句》来凭吊项羽,其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匡胤更火大了:“看看,看看!他们还不如一个女人!”
他作为古代标准直男癌,对于女人自然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尊重,除了他的母亲。
在他看来,一个女子都能有这样的气概,朝中大多数男子却只想着偏安苟合,这不就显得更加丢人了么?!
赵匡胤骂骂咧咧:“一个个枉为男子,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都不如!”
(这里是以赵匡胤的角度来说,不代表作者本人的看法)
苏轼震惊道:“我学生的女儿?!”
他还没来得及思考究竟是哪个学生,就被李清照的文才和气概折服了,赞叹不已。
刘邦的关注点格外不同,他疑惑地说:“为何要思项羽?”
吕雉不咸不淡地说:“项羽宁愿自刎也不退回江东,赵家皇帝却轻易抛却自己的都城,仓皇南下,你觉得二者谁更有骨气?”
刘邦:“……这倒也是。”
虽说项羽是他的手下败将,但好歹是与他相争多年的人,拿他和赵家三父子相比属实是侮辱了。
【项羽面对败局,没有选择渡江回乡,而是选择自刎而死,其悲壮精神与南宋朝廷的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清照传世的许多作品,不少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她是个个女子,不少人因为她的女子身份而轻看她,部分人即使欣赏她的文才,也会对她在丈夫死后再嫁的行为表示不认同,认为这是晚节不保。但她的一腔爱国热情与惊世才华,是许多男子都比不上的。】
喜欢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