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医疗兵?玩星际呢你?
白区避难所,地下三层,载具工厂区,十几名维修兵正在围着一台“塔奇克马”忙碌着,最后一只刚刚喷涂完沙色迷彩的机械腿在吊车的帮助下正在被安装到机体的后方。而一边的操作平台上,士兵们正在把一枚枚儿童手臂粗细的“飞剑”式制导飞弹装填进“塔奇克马”的专用导弹仓内。
张智正在陪着莫白视察载具工厂,他指着这台“塔奇克马”说到:
“这是最后一台完成新涂装的蜘蛛战车了,而可更换的多用途导弹仓目前有八个已经完成了弹药装填,只要在等两天,后面的四个多功能导弹仓也能按时完成。”
“除此之外,根据您的要求,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搭载了35毫米高速两用机关炮的新后舱,主要是为了针对可能出现的变异体空中兵种。工期紧张,目前还是只有两套这种可以对空的新装备。”
莫白点了下头,要求研制“塔奇克马”的对空装备是因为上次在八达岭那片战场上遇到了全新的高级丧尸品种,飞行丧尸,而“塔奇克马”的前置机炮因为受到机体角度的问题,在对空射击时必须整个机体调整姿态才能获得有限的对空射击角度,所以回来之后他就要求设计一种基于后部多功能舱的对空机炮。
在经过了挑选之后,参考了从西山基地获取的35毫米高射炮图纸还有系统里的全自动炮台设计,他们设计出了这种全新的单管机炮。
受到蜘蛛战车后部舱室空间狭小而且载重也有限的约束,只能把高炮设计成单管,这样射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过新型的智能近炸引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精度的问题,再加上移植自系统自动炮台的火控系统,使得其对空效率甚至还在双管防空机炮之上,唯一的缺点就是因为机舱尺寸的问题,为了能够在非战斗状态下收入后舱,35毫米的炮管长度缩短了不少,使得整个防空系统的有效射程只有仅仅两公里多一些。
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现变异体拥有飞行种,更不要说会远程攻击的飞行种了,所以起码这样的射程现在还是足够用的。
还有一项改进就是少量增大了“塔奇克马”的固态电池仓,使得整体续航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二代固态氢电池单位电容量增加了三成,但是对于蜘蛛战车而言,至少也需要再战斗环境下保持十八个小时的续航能力才是重点。
好在203号避难所的李博士那边已经保证他们几个科研避难所正在加紧攻关金属氢电池的核心技术,相信在半年内就能取得突破。不过在上次和李博士的通话时,李博士给了他一个坐标,希望他有能力的话,去那里看看。莫白查了一下,这个左边位于城铁八号线和13号线的交界处,霍营。
虽然李博士没有明说,但是莫白猜测,这种地铁站和城铁站的地下,很可能就是一个2字头开始的科技避难所的入口所在,只是莫白记得李博士说过这些中科院下属的科技避难所,应该是被强行锁住避难所大门要到十年后才会开启的,为什么要他去另外一个避难所呢,他又进不去。
即使如此,莫白依然决定有空去一趟,毕竟这次的扫荡区域也包括了霍营附近,只要部队把周围的变异体清理干净,派一支搜索队过去看一下并不费事。至于那里到底会有什么,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然后就是飞行载具工厂的最后组装车间里,一架被吊起来的小型飞行器同样到了最后关头,这架正是被称为“毒蜂”的单人低空武装直升机。
完全放弃了高空飞行性能,一切都是为了低空缠斗和对地支援这两项任务,所以“毒蜂”的整体性能非常极端而且偏科严重,但是同时又是完全为末世打造的低空炮艇。
机头前部的11毫米转管机枪和机身后部峰尾一样的三管二十毫米机炮,都是为了减重而作出的减配的牺牲,同时为了等三型强化航空铝合金,足足拖后了两个月,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全新的“毒蜂”重量只有原型的67%,为此原本的二十毫米前机炮和后部的35毫米机炮也改成了十一毫米转管机枪和二十毫米机炮,这种为了减重而换来的是整体的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小时四百五十公里,同时还拥有极高的低空机动性能。
用驾驶员胡立的话来说,这架“毒蜂”整体灵巧的就像一只在采摘蜂蜜的真正蜜蜂一般,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做出难度极高的机动飞行。
同时减配的武器也同样换来了更多的携弹量,而且新式“飞剑”的量产使得机身的两个短翼上可以携带超过合计四十枚左右的飞剑飞弹。仅这一项,就让毒蜂的火力直接翻了一倍不止。
虽然“塔奇克马”的导弹仓可以携带的更多,但是和毒蜂这样的空中武装直升机比起来,蜘蛛战车的那点战场机动性和作战半径就压根没有可比性。
现在的首席驾驶员胡立坦言,如果是正面作战,他喜欢“塔克奇马”,装甲和火力都是第一,安全感爆棚。但是如果是个人驾驶的话,他必定选毒蜂,那种畅爽自由的飞行感觉,根本不是地面的六腿蜘蛛战车可以媲美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