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不容忽视
"这就是一位勤快的劳力!”太爷爷张老一听张石头对于他孙子如此羡慕的形容就笑了。在当代社会里,能把人比喻为牛羊,其实是在表达极大的肯定:勤劳有力、坚韧能吃苦。正是他们所期待的农民兄弟。
而送水的女孩子们看着小王的眼光则流露出一丝渴望,特别是了解到对方的特别身世后,恨不得将这个人收入麾下。整日劳顿的小王在田里忙碌。与工房里工作比较起来,这里的农活不仅脏兮兮、辛苦难挨。随着夜色渐渐降临,众人收工回家。
大锅菜成为了大家共享的晚餐,而张小伟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特别平等的饮食制度所带来的体会。所幸,村子的人性化使得没有人会在饭前打折扣或作弊,更不会发生村干部私取利益的行为。在现实情况中,若是有此类行为存在,他们也不可能在张村立足太久。
饭后,张伟回到家中,接着邀请张大力、以及大壮叔前来会合。几人入座时,满桌子斟满茶水的小伟开口谈心:“这件事……有些麻烦,需要村子的合作。大壮大叔,先说明一点的是,这片田不要太优渥,中等水平即可。另外,这片新的玉米田需要远离现有其他玉米田的界限。理想的是至少距离两里远,以确保彼此不交叉影响。"
大壮叔叔点头赞同,他询问道:“问题不大。村子南山上有一片空闲地,周围都是树丛密布,应该能够适应。这将怎样操作呢?”
两人商量一番过后便确认了细节,并期待能在这个计划上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一轮的讨论结束之后,他们各自回去休息,心中皆对即将开展的新项目充满了期许。
杨二林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明天就去种地。
等到杨大根离开后,老村长大声地问出了心里的疑问:“二林,这玉米种法和过年有没有关系?”
杨二林没有遮掩,“老爷爷,就是这么想的。”
“你就这么个孩子?为什么不听听老人们的忠告呢?”
“当年的事情你不记得了吗?我哪会不清楚!”
老人家一脸严肃,生怕杨二林会走错路。
然而,杨二林明白,那场飓风导致周围的四个地区深受其苦。但他也知晓,这样的风暴并非寻常之事,他们的村落并非滨海之地,因此只需防住三四级左右的风力即可。若遇飓风来袭,即便是再强的抵抗性也无济于事。
“老爷爷,我明白了你的忧心。”
“所以这一次,只算是试验。”
“你得知道,玉米长得如长条大粒一般,那同一亩地的产量就能赶上两倍。”
“我也知道你害怕出现问题,但不去尝试,不去试试,改变是不会来的。”
可能是杨二林的决心,也或许是老人家认同了他所说的道理,因此不再多话:“那就先试试吧。”
最终,老头同意了,但在他心中并没有太过看重。
经历了许多年积累的实践方法,或是大半辈子都在土地中挣扎,早已习惯了照搬规矩,习惯随着二十四节令行事、顺应春天种植秋天收获的日子。
他们休憩过后,第二天早晨还未亮起,队中传来的报鸣之声已经响起。
杨二林打了哈欠翻身起床,老村长大步流星回来端上早餐。一份窝头、腌菜摆在面前,早上的饭菜一般在家解决,但也有人喜欢等午后的丰盛饭菜。
当然,现在所进行的工作多为体力劳动,人们也会先在家中准备一些简餐填肚。
吃完后两人便随着杨石匠向南山进发。那里曾是一个由看果园的人开垦出来的果园,后来果园被集体没收,因缺乏管束而荒废。
当下果园杂石乱飞,日常乡亲们种植些马铃薯、红薯,并没得到太多收成。
选择这片土地正是为了让倒地实验得以展开以追求高产出,有对比方可见效。
杨二林到达之际,看到杨大树家里孩子正攀爬在树间折腾,一群小朋友爬来爬去,即便见到来者也不觉胆怯。
几人放下手中的锄头开始整理。
过往,杨二林也曾在农田工作,不过那时候机械化已初现成效。一架机器能顶上几个人的劳动效率,且节约大量工时。
杨二林思索道,以后是不是要钻研一番种子机的技术呢?这个设备不大,似乎应该相对简单。
但前提是需要有一台拖拉机才行。而现在,唯有仰仗人力。
众人分工明确,工作进展顺利。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已经处理完部分野草,
得益于杨二林的勤劳,如果是其他人单独翻地都需花大力气。
吃过午饭后,众人并未休息,而是继续前进,进行下一天的劳动准备。
土地堆积成为土丘,林伯站在前方以双脚践挖出空坑,而后是强行招集的家庭成员中的林力,他在每个坑中播撒下玉米种子,接续的是林山为新播下的种子浇灌水分,最后一道是林涛将空坑回填土层并用双足踏实土壤。
此般农活的进行到了傍晚时分。
归到家中,用过晚餐后,林伯跟在儿子林涛身边闲话起近来城里的情形。林伯喝酒同时吸烟,脸上显露的忧虑丝毫未有消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