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六章 新风俗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2064 2024-11-18 23:16

  第1370章 新风俗

   离开太原府之后,一路北上,经忻州、代州、蔚州、妫州,一路抵达北平府。

   忻、代本来就是河东腹地,倒没什么,还是老样子。但蔚州、妫州以及隔壁的云州,则大不一样。

   简而言之,雁门关之外的州县,因为近三十年来的拉锯战,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可怜的程度。朝廷不得不发关中、关北甚至河南的曹、宋、汴、滑四州少地百姓移民,充实当地户口。

   而这么一番操作之后,当地顺眼多了,不再是千村万落生荆杞的荒芜模样——多富裕谈不上,但确实足够安定,人均资源也多。

   这一日,在蔚州兴唐县外的村庄内,赵匡明、姚洎二人暂避风雪。

   “杖翁是关西人?”赵匡明接过一碗羊汤,连连道谢。

   “灵州盐池县的。那地方没什么地,只适合养马。”老人坐了下来,用缅怀的神色说道:“盐池县其实不错,就是地少啊。我家不在铁柱泉,不然就不走了。”

   “可是缺水?”赵匡明喝了一碗羊汤,赞不绝口。

   “缺。”老人点了点头,道:“圣人治灵夏那会,修了不少陂池,但还是缺水。没有水,再多的地也只能放在那里,无法开垦。也就养点牲畜了,甚至牲畜都养不多。”

   “蔚州不也缺水么?”赵匡明问道。

   “比盐池县好。”老人说道:“冬天的雪都比那边大,天暖后化冻,正好春耕。你看看外间的牧草就知道了,都是草场,但草场也不一样哩,分三六九等的。”

   赵匡明回忆了一下。确实,蔚州的牧草长得还是挺茂盛的,但似乎没法与汝州广成泽相提并论。那里气候更温和,有山林,有湖泊,有草原,有温泉,怪不得自汉以来,天子都在那边修行宫,检阅骑军部队,确实好啊。

   但河南那种地方,种粮食有更高的收益,不可能变成牧场的。广成泽至今没法扩大,且面临着草场缩减、开辟耕地的威胁,与阴山一带大不一样。

   “杖翁这碗羊肉汤不错。冬日天寒,喝上一碗,浑身舒坦。”赵匡明喝完羊肉汤后,示意了一下,随从摸出半缗钱,放在案上。

   “用不着这么多。”老人推辞道。

   “一会还得买点熟肉呢,收下吧。”赵匡明笑道。

   听他这么说,老人才收下,又嘱咐正在院中杀羊的儿子,挑几块好肉蒸煮。

   赵匡明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忙活。

   杖翁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府兵,被征发戍守牛皮关去了。

   次子在刮羊皮,三子在杀羊。

   他们的动作很熟练。羊儿脖子上有个尖刀捅出的伤口,铁钩从伤口内穿入,钩住整个脖颈,悬挂在木梁上。

   老人次子用尖刀小心翼翼地刮着羊皮,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会已近尾声,羊皮被完整地揭了下来,置于一旁。

   没了皮的羊悬挂在那里,随风轻轻摇晃。一身材健硕的妇人走了过来,将羊从钩子上取下,然后放在一旁的砧板上,用刀斧切割。

   “嘭嘭!”健妇的动作很稳、很准,也很有力。如果被征发打仗的话,至少可以站在城墙上拿斧子砍人。

   “哗哗!”屋檐下另外一位妇人就要秀气多了。

   她正在腌制羊肉。

   这是从关北带来的习惯。自从三茬轮作制大兴后,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会杀掉一部分牲畜,腌制咸肉。

   肉大部分拿到市场上售卖,小部分自己留着吃。

   这种行为是广泛性的,几乎整县、整乡、整村地这么做,已经有风俗的雏形了——再过几十年、百余年,肯定就是正儿八经的风俗了。

   腌肉也是需要成本的。除了粗盐之外,似乎还添加了一些香料,这让赵匡明看着有些稀奇。

   江陵府那边牲畜比较少,腌制时也不怎么放香料,因此他觉得很新鲜。

   “这里的盐没有胡落盐池的青盐好。”见赵匡明盯着,妇人也不觉得害羞,落落大方地说道:“听闻是北边草原池子里捞出来的,不太好。要说最好的盐,还得是丰州印盐,那可是贡品哩。圣人有福气,打小就吃印盐。就是到了现在,圣人天天都要吃丰州白面做的蒸饼,蘸着印盐吃。”

   “你怎知道?”赵匡明笑问道。

   “四里八乡都这么说,那还能假?”妇人理所当然地说道。

   “四里八乡都是哪里人?”

   “灵州的、宥州的、夏州的都有,不过还是绥州人最多。”

   赵匡明哑然失笑。

   “这是香料么?”他问道。

   “胡椒,可以去去腥气。”妇人讶异地问道:“官人不知道此物?”

   “知道。”赵匡明笑道:“昔年元载大肆敛财,骄纵无比。后被唐代宗赐死,抄家之后,搜出珊瑚数十株、钟乳五百两、胡椒八百石。”

   “元载是谁?”妇人问道:“怎么屯了那么多胡椒?”

   “唐代宗时的宰相。”

   “怪不得唐亡,这元载也太不晓事了。胡椒又不贵,去坊市里买不就是了?”妇人感叹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