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369章 体系与上党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2106 2024-11-18 23:16

  野利经臣本来在山下日子过得好好的,听闻邵树德领军南下,要到横山巡视后,立刻离开灵州,回到了山上,陪着他一起走了好几个寨子。

   “此剑不错。”野利经臣赶来后,邵树德抽出一把锋利的短剑,说道。

   这是野利氏工坊打造的,一共三百把,售卖给朔方军。有的骑兵习惯将剑当做副武器,因此供军使衙门便采购了一批,一共千余把,主要面向私人采购。

   野利氏工坊特意挑了五把最好的剑献给邵树德。

   邵大帅也不客气,直接收下了,以后可以拿来赏赐勇士。

   “茶山铁矿,得天独厚,打制出来的剑就是不同凡响。用关中或河东铁料打制的剑如何?”邵树德问道。

   “多有不如。”野利经臣不知道邵树德想问什么,如实答道。

   “为何呢?”邵树德追问道。

   野利经臣答不出来了。

   邵树德叹气,只有技能,没有理论,这有屁用。

   当然他也不懂理论,肯定是茶山铁矿成分含量有些特殊,后世西夏用这个铁矿制造的夏人剑就很出名。

   不过问这个问题,也确实难为他们了,于是果断打住。

   “有没有想过做其他铁器?这两年宽裕了一些,幕府营田司在采买铁质农具,目前要五万件。都作院忙着打铁甲,没空做这些,某已让魏氏铁匠铺试制百件,若堪用,便先买他五千件,租给民人。”邵树德说道。

   说是租,其实与牛一样,就是分期付款购买,每年秋收后给粟麦就行。

   铁质农具与牛耕,历史太悠久了,但就是普及不起来。别说现在了,即便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仍然没有完全普及。

   如今河流边的水浇地,使用的曲辕犁,成本惊人。耕旱地的百姓为了保墒,弃用了曲辕犁,用直犁。但无论哪种,成本都不低。

   这两年幕府算是有了一点积蓄,于是邵树德打算打制一些铁质农具,诸牧监也在招募人手,从小驯养耕牛,争取进一步普及牛耕和铁质农具——别笑,灵夏牲畜多,但耕牛真没完全普及,可想而知中原是什么情况了。

   “魏家哪来的铁?”野利经臣有些疑惑。

   魏氏就是嵬才氏,给供军使衙门打制军器多年,算是有了一些积累,规模不小了。

   “魏氏铁匠铺已从夏州迁往灵州,向幕府交钱,开采贺兰山中的铁。”邵树德说道。

   说是交钱,其实很少,象征性的。但也有条件,邵树德要求他们在不降低工钱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

   这个要求有些奇怪,不过对他们有好处,魏氏铁匠铺答应想想办法。

   “做农具并不难。”野利经臣说道:“某这便让人做犁、耙、锄、铲,进献给大帅赏鉴。”

   “好,某等着。”邵树德笑道:“哪家做的农具又好用又价廉,某便让营田司买哪家的。”

   “自无问题。”野利经臣笑道。

   五万件农具,可不是什么小买卖,其利大焉。而且这都是小事了,关键还是军器的采买,那个更有赚头。

   邵树德看着野利经臣兴奋的模样,有些想笑。

   他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穿越者到古代,发明一个东西,有用吗?不敢说全部,八九成没用,因为没有体系,不存在其生存的土壤。

   邵树德见过灵州都作院用的那种一推一拉的双木扇风箱。这玩意唐代就有了,然后消失了,一直到元末明初,才再一次出现,合着你重新发明了一次历史上已经发明的东西是吧?

   最坑的是,还一直用到清末,整整一千年,没有任何本质的进步。

   隋代发明的筒车,消失了。后来人翻箱倒柜,从故纸堆里找,几百年后搞了一个差不多的。

   为什么不断涌现发明,然后不断消失,最后再重新发明?

   战乱是一个因素。但这说明使用得还不够广泛!如果一种东西有很多人在用它,有很多人在制造它,有很多人在维修它,那它就是刚需,即便有战乱,也不会消失。

   简单的一个筒车,发明它的人可能没挣到什么钱,制造和推广的人也没挣到什么钱,自然大家都漠不关心了,这就是没有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原因。简而言之,火种没有散开。

   穿越这种东西么,历史上其实“真实”发生过。

   欧洲大航海时代,有一艘船在美洲近海沉没,有几个人死里逃生,游泳上岸,其中有教士,有军人,有水手。他们被印第安人救了,很好,运气不错。

   十余年后,他们被一艘英国还是荷兰商船发现了。发现时,这几个人和印第安人一起,使用石质农具种玉米。他们没给印第安人社会带来一丝一毫的改变,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穿越者发明的东西,如何才能不被时代给整消失,有它生存下去的土壤,并且自我进化,这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邵树德在做一个实验,看看能否建立一个体系,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体系如果能建成功,其实都不需要你发明任何东西,它会自己运转,靠利润作为驱动力和润滑剂,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