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第六十五章 扬子宫之三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2109 2024-11-18 23:16

  陆德善确实觉得自己更“不要脸”了。

   当然,他也有说服自己内心的地方。

   新朝雅政有什么错?南京司农寺在紧锣密鼓培育新稻种,为此不惜远航南方诸藩邦,搜罗稻种。

   陆德善对这方面理解不够深,但马和驴生出骡子的道理还是懂的。草木、牲畜兴许和人一样,有人跑得快,有人跳得高,有人耳聪目明,有人聪慧明敏,天生就不一样。

   不同地方的稻种,或许也是如此。你强在此处,我强在彼处,将强的地方结合起来,弄出一个最强的。

   研究这个有错吗?当然是没有错的,因为这是造福万民的德政啊,真真正正的德政。

   算科其实也类似。

   江南多海商,这谁都知道。尤其是苏州、杭州、明州等地,海商云集,买卖日渐兴盛。

   海商们买的货物从何而来?当然是江南诸州了。正因为此,很多大家族深度参与海贸,上下联合,一起发财。

   生意规模上去了,就知道账房的重要性。

   算科重要吗?当然了!

   所以,新朝雅政没错,我并没有什么私心,一切为了天下着想。

   此番面圣,过程和结果都让他十分惊喜。

   圣人允诺给他三个不成器的儿子安排职位:一个当县主簿,一个当县市帅,一个当县典狱。

   老实说,一个官加两个吏员的位置就把他收买了,委实有点掉价。但这三个儿子没有功名在身,也不像能考上任何一科的样子,他能怎么办?有这三个去处就偷着笑吧。

   再者,他是为新朝雅政鼓吹,并无私心——这话似乎是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但也不全是假的。

   陆德善给圣人深入剖析了江南士人的软肋:科举。

   他们没有靠军功博取官位的可能,自古以来就没这个传统。想要做官,只能靠科举。

   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条,牛鼻子就牵定了。时间一长,他们不但会改弦更张,甚至因为投入了大量成本在新朝科举上,转而成为维护新朝雅政的重要力量。

   是的,这才是邵树德最满意的地方。

   陆德善坚定了他的信心,并且告诉他江南士人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只是需要时间。

   他们只会考试,家族重心就是培养读书种子。如果本家族实在没有,甚至会资助其他人,广撒网,一切以考中进士做官为目标。

   看起来比较畸形,但确实如此,代代如此,从未变过。

   陆德善也不担心他给圣人出谋划策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他年纪大了,半截身子埋进了泥地里,还有什么可畏惧的?从今往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巴结他,而不是孤立乃至谩骂,他有这个预感。

   出了扬子宫后,来到外面的大街上,陆德善深吸一口气。

   大势如此,无人可挡。

   我顺应时势,为万民谋福祉,何错之有?

   他抬头看了看渐渐笼罩在暮光下的城市。

   江南富庶,文风浓郁,考进士能大放光芒,考杂科就不行吗?怎么可能!

   只要跟着新朝雅政走,早晚有一天会令江南诸州更上一层楼。眼前这个连外郭墙都没有的南京,或许也能重新整修一番。

   ******

   陆德善走后,邵树德回到了临华殿,一个人默默思考。

   他来江南巡视,一半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个烟花荟萃之地,另一半则是来巩固国本。

   数年前的弘文馆会议,召天下儒者进京,确立了很多东西。

   但这种事情还不够稳固,很多事情需要持续不断地强调。如果他没来江南就罢了,既然来了,不妨顺手敲打他们一番,为将来扫平一些绊脚石。

   陆德善是个妙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江南大族深度参与海贸,其实与新朝雅政在本质上没有对立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盟友。

   对于这个说法,邵树德表示了肯定。

   保守力量来自地主,但江南的地主,其实没那么保守,这一点确实需要大加利用。

   不过,有一点需要警惕,那就是税收上面不能含糊。

   任意一个商人,无论大小,都天然不肯缴税。

   所以,他还需要有一股力量能够制衡江南士人、商人。

   科举按道录取,已经对文风鼎盛的江南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也是有极限的,如今需要警惕的是他们利用科举优势大举进入官场,把控中枢,那么就需要另外一个势力集团来平衡他们了。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派系斗争,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消失过。不要指望消灭派系,这是不现实的,即便明面上的派系没了,私下里仍然暗流涌动,且过不了几年,又会冒出新的派系。

   统治者需要做的是控制好派系斗争的程度,不能让人为了反对而反对。

   用其他派系来平衡江南士人,这是非常合适的。

   思考完这种问题,邵树德不再忧虑,他喊来了儿子、南京留守、韩王邵惠贤。

   “阿爷唤我何事?”父子之间没有太多弯弯绕,行礼完毕之后,邵五郎便坐到了他跟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