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其他 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不改的剧情,苏明哲的布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

   原本的一年一耕技术,渐渐跟不上各国的战争要求。

   随着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技术出现,华北平原就原始的一年一耕,朝着两年三耕转变。

   所谓的两年三耕,就是在抢种抢收的情况下,不间断地进行‘禾一麦一豆’轮流种植技术。

   这些资料,在《吕氏春秋》中,都有提及。

   而两年三耕的技术核心,又被称为‘保墒抗旱’!

   ‘保墒防旱’,就是指解决水涝和干旱的问题。

   这一技术将维持五六百年之久,直到隋唐时期,出现了‘沤肥’,以及曲辕犁等更先进的工具和耕作技术,这才把两年三耕,发展到了一年两耕。

   苏明哲对沤肥和曲辕犁、水车等技术,都了如指掌,如今轻轻松松就拿了出来。

   其中沤肥的步骤,比较麻烦。

   不过,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总时长也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若是在夏天,耗时会更短,只需要二十天左右。

   有了先进的沤肥技术,解决了田地中的营养问题。

   苏明哲又找来几名墨者,让他们把水车、曲辕犁等新农具弄了出来。

   有了这些发明,苏明哲就在自己的食邑泗水乡,还有沛县的官田,播种了五十余万亩地的冬小麦,进行实验。

   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十月份。

   天寒地冻。

   苏明哲又趁着河流枯水期,开始带着百姓,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修补城池等。

   在这种忙碌工作下。

   不知不觉中,半年时间过去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三月,去年种下的冬小麦,此刻都开始抽穗。

   苏明哲叫来本郡大小官员,前来‘考察’。

   由于加了沤肥的缘故,这五十万亩冬小麦的产量预期,比往年的春小麦长势还要健壮不少。

   五月份,冬小麦收割。

   每亩产量接近五石,这已经是肥沃良田的产量了。

   对于这些数据,苏明哲都让人整理出来,汇报给了公子扶苏。

   扶苏得知后,按照苏明哲提供的技术,向始皇帝汇报。

   始皇帝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来泗川郡查探消息真假。

   在确认了消息准确后,始皇帝就按照旧例,先升苏明哲为‘右庶长’,然后吩咐治粟内史郑国派人前来泗川郡学习,然后把这种技术向天下各郡推广。

   苏明哲见到咸阳来使后,就把这几年自己培养的少年招来。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一百多位少年齐声恭贺。

   “无需多礼!”

   苏明哲把自己早就写好的帛书拿了出来:

   “始皇帝陛下命人前来学习我泗川郡的‘一年两耕’技术,这份帛书中已经详细地记载了所有详要,你们拿去各自抄录一份后,就跟随咸阳使者前往各地推广……你们到了各地,首要事情就是记录各地山川地势,人口……”

   这些少年年纪尚浅,不懂苏明哲要做什么,但是对于苏明哲的命令,他们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

   转眼,春去秋来,又是一年。

   苏明哲已经在泗川郡郡守的位置上,呆了近两年光阴。

   这一日,苏明哲派去咸阳,给扶苏送信的周勃回来,脸色沉重:

   “主人,扶苏公子……被陛下派去边关守长城去了!”

   “扶苏公子去守长城?”

   苏明哲听到这个消息,微微一愣,急忙道:

   “把你打听到的事情,都给我讲一遍!”

   “喏!”

   周勃作为苏明哲的铁杆心腹,已经知道苏明哲要做什么,每次出远门时,也都尽心尽力地打探着各路消息。

   如今,他就把自己一路见闻,还有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当年,苏明哲被任命为泗川郡郡守不久,宫内出现一位得宠的宦官,名叫高要。

   这高要的剧情,和易小川一样,就和电视剧中剧情一样。

   他原本是公子胡亥宫中的厨子,因为给丽妃做饭,得以与‘好兄弟’蒙毅将军(易小川)重逢。

   ‘两兄弟’互相帮衬下,高要在始皇帝面前,渐渐得宠,甚至在阴差阳错之下,还成为了新的中车府令,被赐名‘赵高’。

   这赵高在始皇帝面前得宠以后,突然就和蒙毅(易小川)、丽妃(利安公主)闹掰了,还顺势‘投靠’到了李斯丞相阵营里。

   说起大秦朝堂上的阵营,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就是以王公贵族为首,这些人因为想要分封为诸侯,仗着祖上的军功,纠集了大量文武百官,声势浩大。

   第二派,就是以李斯为主的外来派,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就是祖籍属于其他六国,在秦国没有根基,主要支持郡县制。

   第三派,就是公子扶苏为首的‘温和派’,温和派也支持郡县制,不过也提出分封诸侯,和郡县制并行。

   始皇帝为了调解矛盾,让扶苏公子迎娶了李斯丞相的千金。

   可惜这对翁婿在政治上的理念,基本上相反,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