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计划哪有不推迟的
“云房”计划,正式启动。
鲲鹏的机架,在数百人的努力下,从无到有,一点点在建立。
以ti-64钛合金的主,搭配复合材料,以形成自重轻,硬度大的基础框架。
个别靠近发动机的位置,还需要特殊合金进行耐热处理,靠近雷达部的地方,也需要采用复合材料。
大量昂贵的合金材料、零件,日夜不停的运送进云房。
可以说就这几十吨金属材料,世界上能做出来的国家,屈指可数。
中国是一个,因为被打压多年,习惯了什么都自己来,纯纯靠着钢铁工业规模雄踞世界第一,慢慢研究出来的。
美国是一个,有技术、没产业,只是背靠“西方利益集团”,欧日韩澳加以都是他们的一份子,可以产业互补。
老毛子.老毛子不锈钢已经玩出花了
单纯从技术水平上,钛合金的压铸加工能力,国内还是逊于美西方集团的,主要体现在零件尺寸,压铸压力上。
但周瑞表示没关系那是系统头疼的部分,和他莫得关系。
反正系统是在匹配国内工业现状的情况下,给出了鲲鹏这样完美的设计图。
这就和老毛熊几十年前的“三马赫不锈钢战斗机”,用设计,打破材料桎梏。
别问,问就是设计人员牛逼!
鲲鹏的机架由于特别巨大,操作难度高,操作跨度大,可以说是共和国有航空工业以来,最复杂的一次机架搭设。
所以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开工后四天,机架完成度10%左右,只有一个雏形
这个效率,略低于周瑞的计划
一腔满满的干劲,并不能抵消实际问题的产生,虽然大家都拧着一股劲,但大型工程,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想要数百人一起工作不出乱子,除非是高度固定,执行过很多次的模式化流程。
而一架从零开始建造,有诸多技术挑战的新飞机,显然不属于这个范畴。
“你这个梁怎么已经固定了!你这样我怎么操作?”
“你们组拖进度,我们怎么知道?从侧面钻进去操作吧。”
刚刚有点雏形的机架下,两个施工组吵了起来。
理由很简单,同一处工作区域,4组进度过快,把1组的操作空间给挡住了。
“开什么玩笑,钻进去怎么干!这个梁先拆掉!”
1组本来就因为各种原因进度慢了,正是着急的时候,从侧面钻进去难度更大,只会让他们进度更落后。
“这个是航空件,拆卸一次就要去重新度量精度,伱不要没事找事”
“你怎么说话的?”
两边越来越大声,引起了不少人张望过来。
周瑞皱着眉头走了过来。
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总师”
“总师”
周瑞扫了一眼,就大致猜到了原因,尽量平静的说道:“拆就不要拆了,1组克服一下,4组休息一个小时。”
一点点小事,搞得两组人都不太愉快。
1组的人员蒙着头干活,4组的人也一言不发。
坦白说,两组人都没错,4组按计划执行,而1组延后,则是因为他们的难度更大,工作更精细。
每一个“单元”都是对的,并不代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完美协调。
周瑞稍稍等待了一会儿,确认1组成员可以用侧面操纵空间后,才离开。
只是脸上却有着思索的神色。
这样的问题,在四天的工作里,并不少见。
在搭建规划上,他以及研究部的所有人,都有充分考虑过难度、强度、人手、时间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顾虑到了。
但实际运转过程中,各种问题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
对他来说,这是比较陌生的状况。
他这次是“总师”,不是“周工”,不能像是以前那样,只专注于自己扛料子打螺丝。
“云房”计划400号人呢,相关的人员近千人,哪怕他埋头干活一个顶十个,也不如居中协调,让所有人效率提高哪怕5%。
这是一开始他就想明白的事情.只是实际搞下来,并不顺畅
物流的问题,现场的问题,施工的问题,甚至每个人的心情和脾气问题.管理工作,并不比技术工作好处理。
又是一天的忙碌。
凌晨两点的时候,两班倒的工作人员也渐渐走完了,周瑞摘下安全帽,远远的看了一眼后方的“鲲鹏”雏形。
脑子里大概计算了一下进度
又略微的延后了一些
每天一点点堆积到最后.可能就是几倍的时间了
“周总,还没走?”
周瑞转头看去,是老专家张援朝。
老人家一把年纪了,还在积极参与,从“绘图室计划”开始就没落下,不过因为体力问题,被放在了研究部。
“张前辈,这么晚你过来现场是?”
张援朝属于那种比较干瘦的老人,不过头发一丝不苟,没那么显得沧桑。
推了推老花镜,张援朝扬了扬手上的老旧笔记本:“有个构件,我光看图纸,总有一些疑虑,专门过来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