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叶瑾掘了江南所有读书人的祖坟?
马皇后皱了皱眉头,“你的意思是,这个道衍和尚的野心很大?!”
叶瑾点了点头。
然后对正在喝粥的小胖子说道,“反正你少和那个野和尚打交道,知道了吗?!”
小胖子一脸不耐烦,“知道了知道了,你都说了百八十遍了。”
“咦,找抽是吧?!”叶瑾就要拿筷子抽他,但是小胖子赶紧就往马皇后身后躲。
一时间,整个饭厅鸡飞狗跳起来。
好不容易吃完饭,叶瑾正要去前院办公。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击鼓声响了起来、
这个击鼓的声音很大很密集,几乎整个上元县县城都听得到这么密集的鼓声。
“这又是怎么回事?!”叶瑾立即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已经听出来了,这个鼓声正式县衙门口的鸣冤鼓。
又有人敲响鸣冤鼓了?!
所以叶瑾不再怠慢,赶紧就朝前院走去。
刚刚走到一半,姚广孝和陈洲就已经匆匆而来。
见到叶瑾之后,二人赶紧迎了过来。
姚广孝双手合十,朝着叶瑾说道,“阿弥陀佛,大人,贫僧正要来寻您呢。”
“怎么又有人敲响了鸣冤鼓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叶瑾沉声问道。
姚广孝和陈洲对望了一眼,才回答道,“是有十几个书生,也不知道有什么冤情,突然就敲响了鸣冤鼓了……”
说着陈洲将一叠状纸递了过来,说道,“大人,这是他们递交的状纸。”
叶瑾一脸疑惑的接过状纸,匆匆扫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神色,“呵呵,这些穷酸秀才们终于等不了了吗?!终于知道反击了吗。”
原来这些书生都是国子监的监生,来上元县县衙就是专门为了袁秀英一案而来。
袁秀英一案通过有心人的传播,现在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了。
而针对袁秀英的惩处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顽固的读书人为主,觉得不管出于什么缘故,袁秀英谋杀亲夫就是罪该万死,千刀万剐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因为如果不这样惩处袁秀英,他们辛辛苦苦维护了几千年的道统就彻底崩塌了。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但是在那个时代儒家学派并不是社会的主流,相反,法家更吃香。
就比如说秦国,就是因为重用法家的几个人才才从偏西—隅之地,然后成功统一全国。
但是法家太过于严苛了。
如果有十分恶劣的外部环境,通过严酷的律法维护统治不会引发什么问题,反而会让上下一心。
但是当外部压力消失之后,再继续使用严酷的律法会让2.6内部分崩离析的。
所以秦朝仅仅一二十年就被推翻了,就是这个缘故。
后来刘邦建立了大汉朝,治国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在建国之初很有效果,对恢复生产很有帮助。
但是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道家的无为而治又成了发展的绊脚石。
所以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就变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然后儒家思想就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有人企图想给谋杀亲夫的袁秀英翻案,不等于是掘了儒家道统的根基吗?!
此时的上元县县衙门口,已经人头攒动了。
今天是七月十三,并不是衙门发放告牌的日子,所以按道理来说今天应该不会有人敲响鸣冤鼓告状的。所以县城里的百姓也都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但是在辰时七刻(早上八点45分左右),上元县县衙门口的鸣冤鼓突然被人敲响了,鼓声之激烈,几乎震惊了整个上元县县城,所以喜欢看热闹的上元县百姓一个个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纷纷朝衙门这边涌了过来。
并不是上元县的百姓一天天闲着没事做,而是他们最敬爱的县尊老爷审案的过程十分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而且再复杂的案子在他手里,三言两语就可以断出是非曲直出来,断案的手段让人叹为观止。
很多识字的百姓甚至把县尊老爷断案的过程用纸笔给记录下来,然后再卖给那些说书人润色。
这些说书人把这些案子润色之后,再改编成评书在各大茶馆、酒楼、勾栏戏院戏说,效果十分理想。
所以23只要等到县衙审案的日子,从来不缺乏观众。
今天虽然不是县衙发放告牌,排队审案的日子,但是有人敲响了鸣冤鼓,一定是蒙受了巨大的冤屈。
嗯!
又有一出好戏即将上演了。
不过当众人来到了县衙门口的时候,却看到敲响鸣冤鼓的竟然是一群身穿青衫,头戴方巾的读书人。
而且这些读书人神情倨傲,个个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看到自己等人成了众人围观的对象,脸上甚至还流露出了一丝轻蔑的表情。
哼!
果然是市井小民,就是喜欢瞎凑热闹。
而上元县作为大明帝国首都应天府下辖的县城之一,上元县的百姓自然不是没有见识的乡下之人,所以当看到这些读书人的装束之后,一个个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