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订单?”
“对,有这种可能。京东是水平低,可京东是有技术基础的,只要把技术团队升级就好了。苏宁是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根本就没有技术。在真正有才能的人面前,钱是没用的,哪个it巨头没有钱?”
“对,梦想。”
周不器点了点头,招普通的员工,靠着砸钱是可行的,可如果想把一家复杂的流量极高的网站运营起来,普通的码农根本不够,必须得有一批高级工程师才行。这种人可不好挖,都在大厂里呢,都被股票、城市和梦想捆绑着呢。
做任何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得靠人。
没人,砸多少钱都没用。
程秉皓道:“这就意味着,对京东的外包项目,咱们只需要把产品开发出来,然后卖给他们就行了,他们有能力运营起来。苏宁就不行了,类似的产品卖给他们,他们根本没有自己运营的能力,后续的运营、维护、升级、改造,各方面还是得工程院的团队来做。”
“给人啊!”
“对,一定得派人,而且是长期地派人过去帮忙才行。”
周不器心中对苏宁抱有了一丝同情。
传统行业向线上转型可真困难啊!
什么战略转变、业务调整,这些都容易,决策层认识清晰,找到足够优秀的咨询团队和顾问分析师就足以统筹好。
可是,做任何事情,单靠顶层设计是没用的,那是空话套话喊口号。想要真正地落实下去,还是得靠人。
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的团队,事情就永远办不成。
在有竞争的市场里,越是人才越有选择余地,尤其是it行业,互联网大厂才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苏宁明显是行业“低处”,就算是想挖人,也挖不到真正优秀的人。别说了苏宁了,就算是国企、中科院、各大研究所都抢不过。
除非是苏宁真的魄力十足,愿意花更大的价钱,除了买技术系统之外,还愿意把外包团队的技术团队一起买过来!
这花费可就大了。
就像当初华为、中兴、海尔等一批国内的大公司想要冲击国际市场,开始在内部进行组织变革一样,光是从ibm、甲骨文、思爱普这些公司里买相关的服务是没用的,还得把人才也承包过来,让外国人来华手把手地教。
这种外包项目一旦做起来,那几亿几十亿都能轻轻松松地砸进去。
紫微星工程院不提供那种b端的组织体系的调整业务服务,主要做的是it项目的技术服务,在这个领域,至少在周不器个人看来,比什么ibm、甲骨文之类的强多了。
周不器问道:“成交价大约是多少?”
程秉皓道:“跟市场价对比嘛,京东如果是从甲骨文买,价格是1500万美元!咱们便宜点,1000万美元总是可以的。如果是苏宁,价格也许会更高。”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苏宁如果是找ibm,那就得请美国人来华了,那费用就太大了。”
“对,苏宁要是真找ibm……如果只买系统,售价估计跟甲骨文差不多,也就是2000万美元左右。可后续的团队驻场,这花销才大呢,我估计……至少得砸进去几亿美元。”
程秉皓有点眼红,这种超级有钱的传统巨头向互联网转型,就是一块大肥肉啊!
周不器能够理解,感慨道:“这筹码可比创业大多了!”
很多时候,转型比创业还难。
尤其是大公司转型,就如同航母掉头。
创业公司因为没有过去的影子,可以迅速地喊出口号,建立起企业定位,再加上大手笔馈赠的期权股票,就把人才吸引来了。
像苏宁这种巨头公司不行。
首先,就是股票送得少。
苏宁本身就是几百亿市值的巨头了,为电商业务送出的股票,要由全国上万家连锁店来承担……这太不公平了。
其实就是信任度。
所有人都知道苏宁是做线下电器零售的,过去的固有印象太深了,优秀的it人才都没兴趣加入一家线下连锁店去工作。
这就必然导致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去。
不仅是技术人才,也包括互联网行业里的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落后。除非苏宁能像京东当年那样,直接壮士断腕地放弃所有线下店。
苏宁放弃所有的线下店业务,allin线上业务。大家一看,嗬!苏宁的魄力可真足啊,看样子是要玩命了。
这样一来,优秀人才才有可能进场去一起玩命,一起去开创出一个新天地。
不仅是京东这样做,当年陷入危机的苹果也一样。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割肉放血、壮士断腕。
砍掉了十几个业务线。
很多业务线一年也赚上亿美元呢,全部砍掉!
转型太难了!
还会存在着行业品牌和人才选择的恶性循环。
如果公司不展现出一点勇气和魄力,高级人才又怎么会有勇气和魄力选择离开舒适区而选择加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