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好家伙,一成不变
“之前冶炼成功的那些矿石,还有吗?”
巍澜想了想:“有的,但只有两三块了。”
“都拿过来。”
“是。”
巍澜立刻吩咐人去做。
片刻后,下人带回了朱标想要的矿石。
巍澜毕恭毕敬的递到了朱标的手上。
朱标一手拿着一块矿石,仔细的对比重量,成色还有味道。
片刻后,他站起来,拿着先前的矿石和巍澜说:“之所以会冶炼不成功,问题出在矿石上。只能用类似的矿石。”
朱标又把矿石递了过去。
巍澜皱眉,略有所思的看了眼朱标,才接过矿石。
他仔细的看了一遍,疑惑的看向朱标:“微臣也没感觉出来,这两种矿石有什么不同之处啊。”
朱标:“即便是同一个矿洞里面出产的矿石,质量也是有参差的。只是看多少罢了。这个矿洞里的镁矿等,质量就不是很好,所以先前烧了那么多次,失败了不少。”
巍澜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原因。”
“冶炼小钢珠的设备就先放在这里,孤会命人重新寻找矿石。”
“是,微臣遵旨。”
小钢珠的问题解决了,朱标也没有走,顺带视察了遵化上下。
遵化相比较于福建那等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稍微好那么一点。
但,也是平原,不如四川等地险峻,不需要设防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视察的这几日,朱棣天天写信来催。
朱标本打算,视察好了就回去。
老头子不在,他不能离开太久。
可朱棣信中的哀嚎,让他生出了反叛的心思。
当即就决定,再视察几日。
锦衣卫经历来密信,告知朱标,跟踪那几人,发现他们属于民间组织。
主要在沿海一带活动,也曾袭击偏僻且不发达的地方。
袭击后,不管胜利还是失败都撤退。
信中的消息让朱标感觉到不安。
偏僻不发达的地区,设防和兵力都比较弱,只要对方稍微有点能耐,不需多少人,就可攻入城中。
纵然是撤退,也不能完成保证,城中没有内应。
若是将偏远小城连成一条线,便可行成坚不可摧的防线,摧毁大片江南的城池,那大明可就危险了。
此等情况不容小觑,也不可掉以轻心。
朱标立刻启程,前往福建。
在去往福建的路上,经过先前遭遇洪灾的地区。
洪灾过后,在朝廷的善待政策下,百姓已经恢复了生产生活。
倒塌的房屋和摧毁的农田上,已经重新建立起有朝气的房子和长满了欣欣向荣的庄家。
停下来歇脚时,朱标还听见,有百姓在说,灾后美好的景象,全仰仗皇上和太子的厚爱。
说起皇上和太子,他们感激,敬仰,崇拜。
朱标的嘴角控制不住的翘起。
他知道,得到这结果,是仁德的效果。
若是在发生灾害时,做不到强有力的救灾,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只是一味地处罚办事不力的官员,那也得不到如今的效果。
有些官员虽然懒散,不思进取,却对百姓有些许作用。
他和老头子,终究是山高皇帝远,事必躬亲定然做不到。
百姓还是要仰仗知府,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休息了片刻,朱标继续赶路。
经过三日的赶路,总算来到了永宁卫。
锦衣卫胡经历早早的在驿站等着了。
待朱标到来,便呈上调查资料。
朱标拿过资料,仔细的看起来。
资料上写得很清楚,这些人的组织叫——得。
是民间组织。
领导者是谁不知道。
具体有多少人也不知道。
他们一般做的是,拿钱办事。
不论怎样的事,他们都敢接。
朱标了然:“原来如此,也难怪了,会连刺杀孤这等事都有胆子做。”
胡经历:“微臣觉得,他们的组织不仅如此。而且,这些人居无定所,行踪诡秘。微臣的人跟踪几次,都把人给跟丢了。”
“锦衣卫都要跟丢?”朱标皱眉。
看来,这幕后之人很不简单啊。
“可有调查到,有无被他们实际控制的地方?”
“尚未。”
“查,好好的查。务必短时间内查清楚!”
“是!”
“永宁卫是否平日有他们活动的踪迹?”
胡经历:“先前是有的,可最近这几日又没了。微臣的手下正盯着。”
“其余地方呢?”
“也盯着。”
沉吟片刻,朱标道:“这样,不论何种地方,都盯着,有消息的第一时间告诉孤。这几日孤就不走了。”
此事很可能会危及国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是。”
朱标颔首。
他在驿站住下。
平日就微服,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观察这里的人是否安居乐业。
同时再观察一下布防。
不论什么地方,这布防是一定要有的。
否则,像福建这等沿海地区,一旦被攻陷,那整个华东平原就无一处能安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