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货
听着是很棒的样子,但是夏芝芝对她们的厨艺不是特别放心,忙劝道:“我们等唐知青回来的一起弄吧,人多有意思一些。”
崔子衿看她开口了,提起的心才落回肚子里去。
他觉得这两个姑娘一开始的厨艺没有这么差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最近她们俩的手艺,就像是被谁下了降头,越做越难吃。
这个肯定不是错觉。
她俩手艺是一般,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舍得放调料,有什么放什么,只要佐料放得够,炒个鞋底子也难吃不了,就着调料味都能凑合事。
后来唐明礼做了一段时间饭,他是不怎么喜欢放佐料,除了油盐,别的能省就省。
两个女主观察了一阵子,厨艺没学会,学会了不放佐料,那不就成了又不好吃又没味道……
大队长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来知青点找韩悠然。
夏芝芝瞅了瞅他的脸色,怀疑他真的和大黄唠了一宿,上午指定是补觉去了……
村里申请成立医疗点这事,公社在秋收前就通过了。
只不过当时要忙着秋收,抽不出时间来弄这事,秋收完了之后又要分粮开会,忙到这会才抽出空来。
这个医疗点放在哪里,大队长和村支书商量了一下,感觉放在哪儿都不那么合适,没拿定主意,想着还是来问问韩悠然的意见。
村里这会,要说有没有破屋子,那肯定有。
不过那三面透风,顶上漏雨的屋子能够干啥用,想把它修整到能住人不知要费多少功夫,还不如推了重盖。
东北这地儿和南方不一样,屋子太破根本没办法对付住,夏天就先不提,冬天最冷的时候能有零下四五十度,敢住破屋子,第二天去找人,一看在床上都冻硬了。
韩悠然早有自己的打算呢。
她也想要个单间,可她一个姑娘家家,让她一个人搬出知青点,她是不敢的,真要碰到点什么事儿,那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算是她不在乎名声,那亏不是白捡着吃吗?
指着女知青们的屋子,跟大队长提议:“队长你看,要不在这里挨着墙加盖一个小房间,这样能省下一面墙,屋里打个炕,支个架子,我要是采到草药什么的,晒干了也有地方放。”
“加盖一间啊……”大队长皱着眉,在心里算账,又盖房子又打炕,成本不少呢。
他其实更倾向于把医疗点设在大队的办公室旁边,可一想好像是有点挤,这会儿村里的赤脚大夫们都会弄点草药什么的,毕竟西药贵,批的量也少,不严重的话一般是不会开西药的,草药弄回来还得晾晒,一堆乱糟糟的放在那儿也不好看。
且夏天就罢了,等冬天了,总不能让韩知青天天顶着雪两头跑。
韩悠然又补充:“到时候打炕的钱我自己出。”
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村里头还有点儿砖瓦,勉强能够盖一间,万一不够,到时候打炕就用土砖好了,韩知青出的这个钱正好拿来当工钱和耗材费用。
队里又没损失,不过是把西墙的砖挪到东墙去,东西都还是队里的,还能给社员们增添点额外收入。
大队长同意了,又和韩悠然商量了一下具体细节。
正好这段时间得空,能趁着下雪前盖好。
姜秀荣在边上听着眼睛都亮了,她也想自己住哇,在知青点加盖多好,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又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但是大队长的一句:“队里没有多余的砖,再说冬天这么冷,大家挤在一起多暖和。”
她只好暂时作罢。
队长张罗人加盖房子,韩悠然就只掏了二十块钱,其他的一律不管。
要放以前,她估计还得寻思着做点好吃的犒劳犒劳大家,人都是近朱者赤的,跟夏芝芝相处久了,不知不觉就被影响了,能偷懒就偷懒……
秋收完了之后的这段时间,村里人只要有时间,能跑得动的,一天到晚都在山里头跑。
长白山脉上物产丰富,这个季节,各种干果、水果、药材都是收获的时候,野鸡野兔子狍子什么的,也正是最肥的时候,只要有眼力,不愁找不到吃的。
社员们经过这么多年摸索,方圆五十公里以内,哪里有什么出产,早都记得一清二楚,时间一到,掐着点就去山上摘。
能吃的就摘回来吃,能卖的就摘回来卖。
什么知青进山随便一逛,就能碰到一棵树上结了满满的果子这种事,想都不用想,洗洗早点睡,梦里才能碰到。
那赶牛车七十岁的大爷,每天天没亮,就背着背篓拿着柴刀去山里头赶山,一天最少能跑出个三十公里,晚上回来的时候,背一篓五味子,还能顺一担柴火回来,运气好的时候,背篓下面还能压只野兔子。
真是上到六十九下到刚会走,个个都是卷王之王。
姜秀荣和韩悠然也想拉着夏芝芝去山里头玩,夏芝芝不乐意去,她们就跟着小孩们进过一趟山。
跑了一天,腿都要断了,一人摘到一把山里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