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
李斯的话让嬴政陷入了沉思,这封信件之中,并未说明乔松自己的想法,但是嬴政也差不多能猜出来。
“无妨,大体上百家入秦已成定局。儒家所作所为,也可理解。”嬴政开口道,为儒家之请求定下了基调。
李斯拱手行礼,表示自己明白了。
此时的李斯虽然主张法家,但他毕竟出自荀子门下。且和韩非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深,因此还是对儒家念着一份情。不,准确的说,是对小圣贤庄念着一份情。
至于儒家其余诸脉?
呵呵,那是什么玩意儿!
老师一卷非十二子骂的可不只是其他门派,还有儒家自己。甚至,还隐隐包含儒家上一位堪称圣人的孟夫子。
“王上,臣以为公子所提刊印司一事颇为高妙!”王绾插嘴称赞道。
“哦?妙在何处?”
群臣纷纷看向了王绾,想听听他的看法。
王绾回答道:“臣认为高妙之处有三:
其一,以此为由,将游离于大秦之外的诸子百家纳入秦法管理,让百家遵守我大秦的法律;
其二,妙在我大秦以刊印司置身事外,不参与百家之间的学术斗争,却能够执掌规则,以刊印之权挟制百家;
其三,妙在接纳百家为我大秦之用。”
王绾的一番话让李斯心中一动,想到吕相公布白帛大书之举,顿时明白了王上的意思。看来,王上是想要引百家对付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的确煌煌着作,可正因如此,百家才不会放过抨击其的机会。文人相轻吗,贬低对方就可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之前不过是因为百家无意入秦,故此来观看者都只是百家学子,真正的重量级大贤尚未出现。
可纸张一事一旦公布,诸子百家定然闻风而动。届时,哪怕秦国不引导百家攻讦吕氏春秋,这部着作带来的影响,也将会被百家入秦的风向所压制,国人将不再关注吕氏春秋。
好一招借刀杀人之策!
看来,二公子这封信来的,正是时候啊!
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什么蠢材,陆陆续续意识到了二公子这封信所带来的影响。当然,他们也明白,二公子不远千里以纸张为拜帖邀请儒家入秦,所图谋者肯定不只如此。只不过,限于所知有限,他们暂时也只能推测出这些罢了。
但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让吕相撤除白帛大书。毕竟,百家入秦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咸阳不能乱!
于是,众人商讨了一番之后,嬴政心里有了计较,便命王绾以门人身份,向吕不韦去一封信。
……
相国府,来自王绾的信件很快就送到了吕不韦府邸。
自从秦王雍城加冠之后,这位相国大人的府邸就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冷清了许多。仿佛大家都嗅到了某些危机,作鸟兽散。唯有相国养的门客,依旧还聚集在吕不韦的门下。
但,门客的数量也少了很多。
让家老将王绾的信件送来,拆开平摊在案几上,吕不韦阅读了起来。但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难看了起来:“王绾,也要离本相而去了吗?”
王绾,可以说是吕不韦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如今,却已经和他分道扬镳。
王绾的信件中说的很清楚:贵公去私为士之节操根基,事秦王为公,事文信侯为私,而贵公去私正是吕氏春秋之大义。
信件的最后,王绾再次劝告吕不韦,收回吕氏春秋白帛大书。
吕不韦了解王绾这个人,因此他很清楚,以王绾的聪慧定然能看懂他此举的用意。然而,王绾如此回信,也向他释放了一个信号:秦王不喜吕氏春秋。
“家主,长史所派信使,还有一番话要转告家主。”家老弓着身子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吕不韦抬起了头:“什么话?”
“长史说,尊侯为秦国辛苦操劳十数载,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然,何故行此高悬大书,挟民意威逼王上之举?
此时收回大书,尚能弥补与王上之间的裂隙。若尊侯一意孤行,恐难保万全!”
哼!
吕不韦面露怒色,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之上。
王绾什么意思,威胁吗?
但随即吕不韦便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王绾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他对王绾有知遇之恩,是以纵然王绾彻底倒向了王上,也不至于说出威胁之类的话。
想到这里,吕不韦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儿,面色顿时凝重了起来:难道说,王绾此言是在警告本相,秦国发生了什么本相不知道的事情吗?
“家老……”
“老奴在……”
吕不韦沉吟了一阵,说道:“发动门客,去收集一下消息。尤其是咸阳以及六国的消息,本相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他手上的罗网自从惊鲵脱离,玄翦消失,掩日失踪之后,已经被摧毁的差不多了,但是吕不韦也并不是就彻底变成了瞎子,什么都不知道。
他手下的门客可不是白养的,他们仍旧是吕不韦最大的消息来源,这些门客来自于六国,可谓是耳聪目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