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主创采访】
今天的发布会,主办人可能是个新手,光顾着明面上的工作了,鲜花一大摞一大摞往嘉宾面前放,却连水都没给到场的嘉宾放一瓶。
一个多小时看下来,李一白只觉得口干舌燥,记者们也是如此,不过这些外在条件还是没有阻挡他们采访的热情。
《天龙八部》实在太好了,只看前两集就觉得精彩无比,就连那些之前已经看过一遍的本地记者,第二次看,还能津津有味。
这主要归功于李一白对文戏的掌控能力,还有赵箭的武打能力。
李一白对这点是极有信心的。
赵箭的武戏设计能力绝对靠谱,但他前世的拍法非常有问题,如果要打分的话,从观众的观感上,给个80分差不多了。这次按照他方法的武打,绝对在95分以上,剪辑到位,没有慢镜头,力技速皆稳,拳拳到肉,筋骨皆裂,就是很多电影的武打都比不上。观众哪怕看过一次,再看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有那种爽快的打击感。
就这种单纯的打击都能吸引到不少观众。
他的文戏部分就更不提了,原版的文戏拍得就是屎,能看到明显错误的地方数不胜数,各种主次不分,各种错误引导,完全是在给剧本减分。
相反,李一白的文戏引人入胜,各种细节特写,走位,节奏都很好,完完全全把观众的心吊在那里,就算你看过原着,看过一次电视剧,依然能让人又沉浸式的体验,不由自主进入那个世界。
这些功夫,记者们或许感受不到,但他们能感受到戏的好看,能感受到这部剧将来绝对是好评不断,因此采访的热情节节高升。
当主持人示意可以提问的时候,举手的人络绎不绝。
第一个被点到的就是《八小时一刻》的记者钟一粟。
别奇怪这个报纸的名称,这是家本地的八卦小报,取名字还挺随意的,反正哪天要是卖得不怎么好了,随时可以换个马甲继续做,他的提问也很简单:“这个问题我想问导演,李导,您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天龙八部》特别难拍,人物多,场景多,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只能尽力而为做好,那现在你对自己的评价怎样,您认为您做到了吗,还有就是你怎么评价几位演员的表现。”
李一白之前筹备的时候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并且也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后来他还花了自己几个月的功夫带着史杭,兰小龙,白一匆等编剧亲自理剧本。
现在看来,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因此信心十足。
不过,为了活跃气氛,他还是盯着记者先开个玩笑,把现场的戏份活跃起来,道:“这位记者,你这可不是一个问题,是两个。”
钟一粟当然哈哈大笑,其他人也笑。
李一白压了压自己的黑色鸭舌帽,严肃道:“这位记者的问题很好,我买一送一吧,把两个问题都给回答了。”
“《天龙》是全墉老先生武侠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头之一,改编起来的确有难度,但我自信自己付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做到了尽善尽美,每个人物的戏份都是思考了又思考,每场戏都是雕琢了又雕琢,目前下来,我是很满意的。从观众的收视率和口碑来看,他们也是很满意的,我为此自豪。”
“要说演员,我认为我们这部戏的演员都是好演员,在某些小角色上,他们有些人比我琢磨得还细。尤其是舒唱的天山童姥,我相信,大家看的时候一定会和我一样惊叹。”
他目前合作下来,这群演员真还挺靠谱的,最有牌面的是刘包子,这货有房车,但包子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没得说。
有人提问武戏导演赵箭道:“赵导,我看完这两集,有一个很大的感觉,就是这次《天龙》的武戏好像和之前的都不一样,打击感,爽快感明显更足,我相信现在的朋友都有这个反应。”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是外行人,不懂,可以请你讲讲吗?”
记者这话文化,现场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明显有同样感受,这部戏的武打,目前看起来和《笑傲》,《射雕》有明显差别。
赵箭之前不是武戏总导演,跑宣传都不带他的,这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镜头,难免有些紧张,道:“这...这个。”
其他人都看出他的紧张,等待他发言,赵箭停顿了一会儿,总算理清楚自己的思绪,道:“这个主要是我们主创一起商量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同样的团队在连续制作全墉剧,题材重复下,为了观众不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也一直想办法突破自己,在保持真本色的情况下,我们能动手的空间很小。”
“《射雕》的时候,李一白导演就提出了,尽量跟着原着走,拍摄一些原着人物身上的武功和设定,所以我们已经在往这边靠。”
“《天龙》想做突破,我们商量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保持跟着书的大体方向走,跟着原着人物本身的武功走的基础上,还要加一点:跟着人物的性格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