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发行大练兵】
李一白这次是几人一起到的,除了师傅黄建中,制片人焦洋,还有一位来客:自己公司负责宣发活动的总监贾维卫。
可以解释解释这位老哥到这里的原因。
李导没有投资《大秦帝国》,不过,由于第一次做项目,焦洋完全不懂电视剧的宣传和发行工作,也没有相对应的人才,他决定直接把这部戏的宣发全权委托给了李一白。
李一白没客气,直接公事公办,让公司负责宣发活动的人拟定了一个方案。
这里得事先说明一下,国内的影视剧商业化大环境从来没有成熟过,基本上什么合同都靠谈,或者是靠蒙,再极端一点的,直接靠坑~
即使是2015年后许多非常知名的大佬,比如“国剧良心”正午阳光的总经理侯红亮,在07年为《闯关东》做发行工作的时候也干过开出一百万的天价,试图直接赚钱,然后直接被电视台购片负责人赶出宾馆的事......
因此,在市场全面混乱状态下,这个合同谈起来不容易~
全剧一共拍摄了五个月,最开始的时候,双方互相狮子大开口,互不让步。
李导在拍戏期间,这个合同条件在不断变化。
《大秦帝国》全剧投资四千万,随着拍摄进入中后期,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并且开始面临超支,焦洋承受原投资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开始面临选择。
让原投资人段总“继续跟注”?
还是“引入其他资金来源”?
他是公家人,要体谅领导,第一次做项目,三千万的投资已经够大了,最重要的底线就是不想亏钱。
先活下来再说!
以眼下的情况看,宣发怕都没钱了。
本剧投资大,宣发又是不得不重视的,这钱万万省不得。
因此,焦总把注意打到了李导头上,对这块的让步也越来越大。
最后的两边商议的结果是,李导拿出五百万现金注资先把片子拍完,并且前期宣发资金由李导公司垫付。
不论最终发行情况如何,扣除宣发成本后,李导的公司都会抽取收取30万的固定佣金托底,然后拿国内发行总收入的18%。
至于海外发行,视发行总收入状况定,1000万以下拿18%,1000万到两千万抽20%,2000万以上抽25%。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
李导除了拍摄后期加入的500万,实际只垫付了一部分发行资金,最后凭什么能拿这么高分成?
当然有条件!
补充协议是:500万后续注入的资金风险小,实际占比只有10%,不计入发行分成。
剩下的8%,如果扣除这个发行分成后制片方实际处于亏损状况,则李导公司将抽成部分自动补给制片方,也就是不拿分成。
这样的好处是。
如果片子发行不顺利不能回本,焦洋对投资人也有了交代,发行方只拿了基础的发行费,对方公司没赚钱。
如果片子回本或者赚钱了,那皆大欢喜,多给他点也无所谓,算是在笼络李导。
这个协议是经过多轮磋商的,是充分考虑到了双方的情况。
......
签署协议前焦洋是很担心的。
越到后面,他对这个协议很满意。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导活干得太漂亮,不仅是片子拍得好,更关键的是人家公司8%的高抽成不白拿,确实有货,一步步的宣发做得有井有条,片子还没上映,就已经受到了高关注,豆瓣酱网上的评论就是个例子。
他对《大秦帝国》的销售情况相当乐观,此时就等着片子待会儿敲定销售了~
而对于李一白来说,拍摄后期注入五百万资金基本已经没什么风险了,有电视台确定购买,资金就能迅速回笼一部分,不耽误自己下部片子,也挺好。
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顺水推舟嘛~
第二个原因,他自己通过《大秦帝国》完成了大场面戏练兵不说,还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让公司的发行部门继续练兵~
公司确定引进台偶剧之后,发行工作已经越来越多,急需熟手。
而且自从2005年光电开放拍摄许可之后,天朝电视剧行业产量出井喷,从去年开始,大量拍摄完成的片子其实面临非常严重的积压。
李导公司完全有能力挑出一些片子买断之后发行。
正愁熟手不够,焦洋就来了,这正是瞌睡遇上枕头~
两方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自然是喜气洋洋,他们一边聊天,一边走进室内。
......
现场一群购片主任当然也看出了他们心情不错,目光滑向几人。
黄导是老熟人,这几年出片量不错,他们都见过。
焦洋纯新人一个。
贾维卫就不说了,《傲剑江湖》发行时见过一面。
真正值得注意,也能引起在做各位购片人注意的,自然还属李一白。
太年轻,太有名,也太招人妒恨。
李导是媒体常客,基本上每一部电视剧一到宣传期,他就喜欢在报纸里上蹿下跳,因此各大卫视的负责人都在媒体上见过李一白的照片,一样就能认出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