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六六六徐文长
晏珣琢磨着回去之后要给摸鱼的老爹一点颜色看看。
然而,很快他就顾不上这点小心思。
做同考官最为难的就是“被迫”徇私。
举个栗子,历史上张居正权倾朝野之后,其子张敬修参加会试,本经是《诗经》。
那一科的同考官认出卷子,其中一个名叫沈一贯的强烈主张将张敬修黜落。
沈一贯因此在士林中获得好名声,后来也有人说他踩在张居正身上搏名。
现在,《礼记》这房没有什么考生需要晏珣特殊对待。
噫?!
难道爹故意不做同考官?以免认出徐渭、归有光的卷子为难?
晏珣找到老爹摸鱼的理由。
余有丁却坦坦荡荡。
他发现一份卷子古朴凝重、有欧阳修之风,断定出自归有光之手。于是认真写下点评,放在留下的一边。
这不叫徇私。
谁若故意黜落这样的好文章,才是居心不良!
……没有内涵往届同考官的意思,就是这么说说。
余有丁是归有光的“迷弟”,认错卷子的概率很低。
科举需要实力加运气,再加一些不太好说的人情世故。
比如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跟胞兄宋应昇乡试一起中举,人称“奉新二宋”。
可是兄弟二人会试屡战屡败,跟被人封印似的。
后面两场考试,其他各房出现种种争议,晏珣这里依旧风平浪静。
《礼记》考生少,这一科又没有特别出色的。
看样子一甲又是《诗经》、《尚书》、《易经》考生的角逐。
晏珣很遗憾。
另一个同考官也感慨:“《礼记》和《春秋》越发式微。上一科能出你这个探花郎,实在是难以想象。”
终于在限定时间里完成阅卷,晏珣憔悴得像被女妖吸光阳气。
《礼记》一房荐到主考官处的卷子是二十份,真正录取名额只有十四个。
其他几房同考官一起交荐卷,其中一人突然似笑非笑地说:“有余大人在,归有光这一回肯定是经魁。”
余有丁镇定反驳:“卷子都是糊名的。你说这个话,我不是很明白。”
晏珣帮腔:“咱们全部发过誓,阅卷评卷但凭公义本心。就算归有光为会元,也是他有这个才华,跟余大人何干?归有光是应天府乡试第二名,难道还不能证明他的实力?”
听到晏珣发话,那人不再说什么。
谁不知道晏家父子在皇帝和裕王面前很有份量啊!
一个是当今皇帝的解梦人,一个是未来皇帝的同伙……
惹不起~惹不起~
余有丁感激地看着晏珣,心里却明白归有光这回无缘经魁。
一时间,都不知道他做同考官,是不是害了归有光。
晏珣现在比较担心徐渭,就怕这大叔突然精神一振,写出惊人之语。
赘婿的身份,此时不算大问题。如果赘婿意味着前途尽毁,年少有名的徐渭不会在中秀才之后入赘,那不是犯傻吗?
徐渭虽是庶子,也是大家族出身的官二代、当地有名的神童和少年秀才,并非娶不起妻子。
如今反而是“胡宗宪幕僚”这个身份,阻碍其科举之路。
所谓“时也命也运也”,在拆卷填榜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五经魁的卷子定下,其他名次也排好,拆卷填榜。
《诗经》魁首:陈栋,江西南昌府人,军籍;
《尚书》魁首:陈经邦,福建莆田人,民籍;
《易经》魁首:伊在庭,应天府上元县人,匠籍;
《春秋》魁首:韩楫,山西蒲州千户所,官籍;
《礼记》魁首:黄才敏,福建晋江人,民籍。
……按照《大明律》,只有“娼、优、隶、卒’及其子孙,概不准入考、捐监,其余没有限制。
“官籍”比较复杂,韩楫是千户所官军户。
和上一科神仙打架相比,这一科会试名列前茅者,没哪个有名的。
晏珣绞尽脑汁地想,还是对自己的新门生黄才敏没啥印象。
他有点印象的锦鲤……哦,沈鲤,会试第五十九名。
众人瞩目的归有光,被排在三十九名。
余有丁神情郁郁,觉得这个名次对不起归有光的才学。
高拱瞟了余有丁一眼,他虽然也欣赏归有光……但就算把归有光排在前面,到殿试一样会被压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以归有光的名气,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这么多年一直不取,原因不复杂……就是看不上。
晏珣紧张地看拆卷填榜,终于在后面看到徐渭的名字。
以徐渭的名气,会试能上榜很险,对殿试不要有什么过高希望。
毕竟,殿试阅卷不糊名。上头那些大佬,不会给严党顶梁柱胡宗宪的幕僚好名次。
高拱看到徐渭的名字挺意外。
按理说,同考官认出徐渭的卷子,会顺应上头的意思,第一步就黜落。
余有丁:……我真的没认出。
张四维:虽然晏鹤年请我洗脚脚,但我真的没认出。绝对不是被拉拢,我又不缺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