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朝政的大事
有识之士发现,自从有了报纸之后,像武举这种本来不受关注的事,竟然也能引起全城热议。
皇帝对晏珣说:“朕近日又收到一份弹劾你的奏折,你自己看看。”
晏珣认命地拿起奏折。
高官都是言官刷绩效的对象。
自家父子两人都是高官,言官不敢喷老爹,只好拿自己下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只管干活就是,不必议论政事。”晏珣念出奏折的核心内容。
“你要如何反驳?”皇帝笑着问。
显然,他并不认可这个观点。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晏珣说:“办报也是为了弘扬教化,百姓知书识礼,才知道什么是王道和忠君爱国。”
皇帝点点头。
就拿反复横跳的“板升人”来说,他们叛逃到关外,给鞑靼做带路党,或者走私朝廷禁止对外出售的铁器……这些都是叛国行为。
但他们不在乎什么家国天下,只想过上好日子。
国家没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不准百姓自己想办法吗?
一群穿不暖,吃不饱的底层穷人,你跟他讲忠君爱国?
就算再来一次蒙古大军南下又如何?改朝换代兴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依朕看,这报纸还是要办下去。但其他地方若跟风办报,还是得加强监管。”皇帝微微笑道,“有些人读了书,也不讲忠君爱国,故事里都说‘负心都是读书人’。”
“那是他们没把书读懂。”晏珣认真地说,“监管当然是要加强,弘扬教化是一件长久的事,我们先把能做的做了。”
大明重视教育,“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可入读社学。”,甚至有些地方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正因为明朝对社学的重视,百姓识字率高、不少人能初通文墨,所以话本小说市场繁荣。
……到清代,百姓的识字率反而大幅下降,非常令人遗憾。
皇帝听晏珣言语铿锵有力、脊背挺直,不禁有些恍惚,仿佛看到年轻时的高新郑。
他的语气更和缓:“要办就好好办,在南京先成立一个分社,再向其他大城扩展。”
“陛下英明!与其让民间自由发展,不如官府做主导。办报需要经费,最好尽可能实现盈亏平衡。”晏珣说。
京城办《明报》的经验,除了卖报收入外,还留出一些位置刊登启事。
现在一些新的酒楼饭馆开张,或者朋友聚会、家族联姻等等,都时兴在报纸上登启事。
每一次的费用不多,胜在积少成多。
办报的事告一段落,皇帝笑着说:“听闻你要当爹了?”
“连陛下都知道了?”晏珣喜气掩饰不住。
“嗯……你有空带翊钧出去走一走,朕看他这两天有些不高兴。”皇帝意有所指。
说起来,皇帝的心情挺复杂。
他感觉到翊钧整个人都酸溜溜的,这算是吃醋吗?
于理不合,岂有此理!
“李如松中了武状元要设宴请客,特意请了辽东的杂耍班子,臣想让太子殿下微服去看热闹。”晏珣提议。
“辽东杂耍班子?莫非是请女真或者朝鲜女子跳舞?”皇帝有些好奇,“就让翊钧去看看吧,散散心也好。”
本朝第一个武状元,这么大的荣耀确实适合摆酒。
以往武举不进行殿试,不区分一二三甲,也没有武状元。
这一科,皇帝特别出场点武状元,不知道辽东总兵李成梁会是什么反应?
晏珣回到太子处理政事和读书的文华殿。
朱翊钧立刻走过来,问:“父皇答应让我去参加李如松的宴席吗?”
“答应了。”
“太好了!”朱翊钧眉开眼笑。
“殿下怎么不自己跟皇上说?”晏珣问。
“如果我去说,父皇又要叮嘱各种安全问题。你去说,父皇就觉得是安全的。”朱翊钧自有一番道理。
他又好奇地问:“真的有狗熊钻火圈吗?”
“听说有,我也没见过。”晏珣回答。
女真人能歌善舞,现在还多了驯兽的技能。
有这么多业务可操作,还是别起兵了吧?
皇上说朱翊钧最近有些不高兴,晏珣没怎么看出来。
这孩子越来越会隐藏自己的喜怒。
晏珣却不能不当一回事。
出宫之后,他亲自去跟李如松商量如何招待太子。
太子喜欢吃的东西,晏珣了如指掌。
“不要搞那些熊掌、雀舌之类的稀罕菜,做些家常菜即可。殿下喜欢酸甜口味,做松鼠鱼、咕噜肉,再准备些河鲜,按淮扬菜的做法。”
李如松高兴地说:“我都记下了!我邀请了同科的武进士,太子能赏脸来,大家一定很高兴。”
“殿下很重视你们。”晏珣说。
李如松神色一正,毕恭毕敬的说:“晚辈知道,此次武举之盛大前所未有。晚辈一定不辜负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尽职尽责!”
晏珣拍拍李如松的肩膀:“你是个有前途的年轻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