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乐不思蜀的公公们
两位公公是见过世面的人,可从未见过这么多戏的家族。
在这里住几天,一定不会寂寞。
双河村的人虽然不富裕,但水乡小民总不缺小鱼小虾和鸭子鸭蛋,招待客人的饭菜颇为丰盛。
吃完饭,公公们见晏家人有话要说,很体贴地请常欢和阿豹做向导、逛一逛村庄。
外人一走,晏长年立刻说:“你们中举了,免税田是什么章程?扬州那里有没有人投献?”
投献田产,就是把田地挂在举人名下。
按潜规则,举人老爷不能把地卖出去,得优先佃给原主。
晏鹤年点点头:“有几家推脱不掉的,总共二百亩。剩下的份额还是大哥安排,大伙儿别争。”
晏松年问:“你们不自己买一些田?”
“买来干什么?我们又不能自己种。雇佃户种?那跟投献有什么区别?”晏鹤年笑着反问。
百姓把田产挂在举人名下,还得给举人好处,也就是佃租。
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朝廷田赋比佃租还高。
你以为你的田地是你的?
那是朝廷的,你只是耕种者!
百姓家大多没有余粮,只关心落在自己袋子里的粮食有多少,给皇帝种地不如给乡绅种。
一些地方,乡绅甚至骚操作,跟官府胥吏勾结,把自家的田地挂在没靠山的百姓头上……
百姓实际没有田却被逼多交税,活不下去只能跑路做流民。
村里人说起免税田,就不免说起这些晦气事。
晏松年说:“征税还罢了,最可恶的是要人命的徭役……前些时候听人说,扬州哪个码头民夫闹事?就该闹一闹,让皇帝知道我们多苦!”
“之前我去做纤夫,活重又吃不饱,天杀的管事还用鞭子抽。”
“老六、小珣,你们再中进士、当大官,咱们晏家就不怕了。”
乡亲们殷切期盼。
世道如此,他们没想到反抗,只想着厄运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哪怕是落在隔壁杨家头上呢!
晏珣心情不禁有些沉重……“一条鞭法”就是改革税赋和徭役制度。
把各州县的应征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归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农民及各种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这样可以简化税赋徭役,减少胥吏作弊,增加官府收入同时减轻普通百姓负担。
清代的“摊丁入亩”就是“一条鞭法”的延续。
以前晏珣以为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提出的……
其实这个政策从嘉靖九年开始试行,但因为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至今无法全面推行。
必须有一个强有力干实事的首辅推动。
“我们会努力的。”晏珣郑重承诺。
从小的来说,是为了双河村晏家;从大的来说,是为了振兴大明。
晏鹤年爽快答应免税田份额,佃租对外说是当地约定俗成的数目,内里自家人嘛……
“你们这次住几天?咱们请个戏班子庆祝庆祝?这是全村的喜事,大伙儿凑钱!”晏长年拍板决定。
其他人纷纷附和:“就该我们出……和每年要交的粮税比,这点钱算什么?”
晏鹤年摆摆手:“不用办酒了,我们这次只住几天,祭祀完祖先就启程进京。贵人召见,不得不早点去。”
“贵人?”晏长年等人悚然一惊,“老六,你终于被公主相中了?可你已经娶了媳妇!”
公主的软饭再香,做人也要讲良心啊!
老六的胖媳妇刚刚还给每家每户送了礼物。
晏鹤年:“……”
晏珣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们对我爹有什么误会?我爹不是那样的人。这一次啊,他们说贵人是我的故交。”
“是相中小珣?那太好了,小珣要做驸马!”
“噫!我们是皇帝的亲戚,都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了!”
晏珣:“……?”
他好不容易才打断乡亲们的妄想,澄清自己的故交贵人是男的。
乡亲们失望之余又不肯放弃,鼓励:“小珣你就中个状元,听说中状元能娶公主。”
“不是……”
“就要是!你别让你爹,他有媳妇了,中不中状元有什么要紧?”
这话说的,状元被他们内定了?
晏家祖先卷赢其他人家都还不行,得去朱家祖先那里提亲吧?
在村里休息了一日,晏鹤年带着常欢坐船去金墩岛,跟黎大交接一些事;
晏珣带着阿豹,和两个贵客进高邮城。
“高邮郊外有个地方叫阴城,传说宋朝韩世忠的军队在此驻扎。现在是一片野地,可以去掏蛐蛐。古战场的蛐蛐特别好斗善战,带到京城一定能大杀四方。”晏珣兴致勃勃地介绍。
两个公公刚迷上斗蛐蛐,兴趣正浓,而且输得很惨,都想一雪前耻。
听到有这种好地方,立刻就说要去。
阴城是一片开阔的野地,有一些无主的坟,阴风阵阵、格外萧瑟。
附近的孩童无所畏惧,在秋风中放风筝,欢笑声冲散了阴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