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武举这种小事
要不怎么说人和人之间要讲究缘分呢?
京城也有很多世袭锦衣卫、军户家的少年,但朱翊钧没有特别喜欢谁。
就连带着他习武、游泳、玩枪打鸟的侍卫,他都不是特别亲近。
却偏偏对李如松另眼相看。
李如松今年二十五岁,高大魁梧,健硕得仿佛下一刻就能扛鼎。最重要的是,他目光坚毅清朗,脸型方方正正,有良将忠臣之相。
简而言之……长得好。
得知李如松进京考武举,朱翊钧特意打听今科武举的主考官和考试内容。
武举没有文举那么受重视,制度上也不像文举那么完善。
甚至在这之前,明代武举没有殿试,也就没有一二三甲之分和状元名号……历史上明代第一个武状元是崇祯四年的王来聘。
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
各地武举乡试,属于“按需取士”,考试内容各有不同,大体上分马上、水上和边上三种。
马上,需要弓马娴熟、使用挥锤器,会夺取他人兵器;
水上,需懂掌舵驾船、水师作战;
边上,需了解九边军镇、辽东局势和战略。
武举的会试时间也不固定,看朝廷具体需求和安排,今年这一科定在五月。
不知哪里传出的消息,说这一科武进士是为下西洋筹备人才,皇帝要殿试选拔武状元!
顿时几家欢喜几家愁。
参加武举的人,大部分是李如松这种世袭武职,极少数民籍。
民籍武举人往往是文举不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若说文举主考官人人趋之若鹜,武举的主考官就像鸡肋,多少有些让人不高兴。
翰林院中,有人疑惑地议论:
“主考官是王锡爵?他竟然没有推脱?”
“是高首辅的意思,也许王锡爵得罪过高首辅?”
“说不定,王锡爵自己愿意呢?”
“嘿!若是我肯定不愿意!将来一群武夫冲我喊‘老师’,笑死人!”
“我看你是喝饱山西陈醋,酸得整个翰林院都听得见。”
正说人是非,掌院学士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他们后面。
晏珣没有因此罚他们。
只不过是问手头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吗?没有?
两个月的休沐日和节假取消,如无要紧事情不许请假。
说完,他背着手施施然地离开。
全场静默片刻,接着哀嚎四起:“两个月不准休息?我们翰林清贵,从太祖时就是五日一休,其他节假都有……没有假期,还是翰林老爷吗?”
“只是两个月,忍一忍吧!谁让咱们说闲话被抓个正着?”
“唉……掌院大人越来越霸道,之前沈……。”
“嘘!小声一点,当心他又出现了。”
这话一说,众人纷纷回头看,好在没再见到晏掌院的身影。
据说高首辅做翰林院掌院学士时,也是这么神出鬼没。有人说高掌院属猫的,走路没声音。
如今看来,晏掌院已经在成为高拱、超越高拱!
……
晏珣知道有人在腹诽他。
何人背后不说人?何人背后不被人说?
翰林院作为“储相”之地,汇集一科科的顶尖文人,都挺有傲气的,议论朝政、高官、上司,属于常规现象。
他当年跟一群翰林小伙伴,没少议论先帝的猫、小阁老严世蕃的风流韵事。
和武举相比,花钱排队坐热气球升天,更受京城百姓关注。
但李如松作为考生依旧很紧张,甚至有些患得患失。
来晏家拜访的时候,他说:“我不想让人说是蒙父荫而身居要职,我要证明自己!我想中武进士,跟随晏大人下西洋,靠自己立军功!”
晏珣笑道:“你一定是武进士。”
就是这么肯定!因为老爹会看相!
阿豹和常欢也在一旁陪客。
他们是蒙荫入读国子监,听得有些别扭。
阿豹说:“蒙父荫也没什么错啊!将门虎子,代代为国尽忠!家父若是辽东总兵,我好歹把女真酋长收为义子。”
“晏兄真有理想。”李如松一脸佩服。
不愧是姓晏的,就是热衷当爹!
常欢觉得阿豹的主意不错,在一旁搓手:“努尔哈赤去了倭国,舒尔哈齐认了汪德渊为义父。女真那里还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带回来,我收一个做义子。”
李如松说:“努尔哈赤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穆尔哈齐,今年十三岁,年纪倒合适……只不过,你们想把一窝小猪打干净,怕他父亲不答应!”
塔克世的儿子,是给晏家生的?
常欢本来还没有执念,听说对方可能不答应,顿时来劲了……
“他还不答应?来京城前途无量啊!你看努尔哈赤,说不定已经当上倭国一个大名!在辽东能有什么出息?去打劫蒙古人?”
“那倒不是……”
李如松不得不详细讲解如今辽东的局势。
被常欢和阿豹这么一打岔,他好像没那么紧张。
如果国子监的监生都是常欢和阿豹的水平,他武举不中还能弃武从文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