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永不解封的档案

第一百六十三章 英勇的将士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国军第二十三集团总司令唐式遵从南京开会返回总指挥部。

   从汇报当中知道了中泗安、下泗安被日军占领。

   立刻作出收复中、下泗安的计划。

   中泗安、下泗安是鬼子从南面进攻南京的必经之路,并且还是无法绕开的。

   因此要守南京,就必须要守中泗安和下泗安。

   唐式遵命令刚刚大胜的一四六师,向红星桥进攻,截断占领了中泗安、下泗安鬼子的退路。

   令第一四八师从西边进攻下泗安,独立第十四旅全力向中

   、下泗安南面进攻。

   第十三旅为预备队。

   这一次唐式遵是想要在这里打一个歼灭战。

   占领了中、下泗安的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联队和一一四联队,昨天轻松地占领进攻南京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以为川军不堪一击,不敢再来。

   完全没有防备。

   突然听到四面传来的枪声,大惊之下立刻开始防守。

   这一次的队伍,还是昨天一样的装束,还是昨天一样的武器装备。

   这支队伍里面,连机枪都没有一挺,战士们使用的武器年龄,比他们的年龄还要大。

   他们这些士兵们许多人穿的还是草鞋,背着竹编的斗笠。

   就是这样的士兵,这样的武器,今天打起仗来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一点也不怕伤亡,不惧牺牲地冲锋。

   悍不畏死的川军,勇敢进攻。

   鬼子的两个联队六千鬼子,根本无法抵挡。

   只得拼命向鬼子空军和左右部队呼救。

   很快就有十八架鬼子飞机从太湖上的军舰上起飞。

   同时第十八师团牛岛贞雄师团长又调来了一个旅团前来增援。

   川军第一四八师潘左旅张益斋团,正在侧面行军。

   准备从侧翼袭击还在中泗安顽抗的鬼子。

   突然发现在包围圈子外面,有鬼子一个旅团向着战场冲过去。

   立刻开始阻击。

   第十八师团的这个旅团中间,就有昨天在一四六师手里吃过大亏的第五十五联队。

   他们用昨天侥幸没有冲进一四六师布置下的那个火葬场里的四辆坦克开道,带着几千鬼子向下泗安冲过去。

   试图接应被包围了两个鬼子步兵联队。

   独立第十四旅旅长周绍轩马上命令刘克用团长组织敢死队去把鬼子的坦克炸掉。

   刘团长对身边的卫兵连长胡荣程说道:“你一向号称敢死英雄,今天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能不能够去把鬼子的坦克炸了?”

   胡连长站出来:“报告团长!能!”

   他对着全连命令:“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不怕死的,带上手榴弹,跟我走!”

   排长赵学贵等二十多名士兵,各带一束手榴弹,站到胡连长面前。

   他们这一队二十多人,潜伏在鬼子坦克前进的道路上。

   在坦克经过的时候,胡连长纵身跳上坦克,把手榴弹扔进坦克里面。

   赵学贵排长也跳上一辆鬼子的自行火炮车上面,把一束手榴弹扔了进去。

   鬼子见到两辆车被炸,立刻加强了戒备。

   在鬼子强大火力拦阻下。

   敢死队员们再也无法接近敌人坦克。

   只能把手榴弹一个一个向鬼子的坦克扔过去,手榴弹爆炸的威力,当然无法炸开这些坦克的护甲。

   整个敢死队员,全部死在鬼子的枪下。

   刘团长见到胡连长炸毁了第一辆鬼子坦克的时候,大声命令:“杀!”

   整个卫兵连的全体官兵向着鬼子冲杀过去。

   这批向外逃窜的鬼子有三千多人。

   刘团长命令第一营营长周蒿菅命令:“马上率领剩下的三个连跑步前去接应卫兵连。

   我带第三营前来增援。”

   卫兵连的一百多个川军挡住三千鬼子的退路,很快就被鬼子淹没。

   后面冲上去的周蒿菅营长率领的三个连,四百士兵也全部投入战场。

   也马上被鬼子包围起来。

   周营长指挥着士兵们,试图向卫兵连被包围的位置靠近。

   鬼子多上好几倍的兵力,让他手下的这几百士兵们寸步难行。

   同时他们现在也自身难保。

   形势危急,正在这个时候,第一四六师周伯强团赶到,他们有一挺英国造轻机关枪。

   立刻开火,弹如飞蝗,一下子压住了鬼子前来进攻的势头。

   这批鬼子,只能够放弃了从周营长他们拦截的位置逃跑。

   另外寻找了一个位置,冲出一个缺口突围,不敢再做全歼这支队伍的想法。

   这次战斗打下来,鬼子的两个联队从中泗安、下泗安逃走。

   他们刚刚才占领这两个战略要地不到二十四小时。

   中、下泗安收复,整个卫兵连全体官兵殉难。

   阵地又交还给了川军一·四·五师防守。

   中、下泗安是日军第十军团从南面进攻南京的必经之路,并且无法绕路。

   松井石根得知第十八师团把中、下泗安得而复失。

   气愤之极,命令第十八师团,务必在二十九日占领中、下泗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