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携陈哲、潘有霖、刘轩、宋俊等将领,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远远望见御驾驶来,众人连忙上前迎接。
今日天气异常的酷热,李昭没在城外逗留太久,很快进了开封城。
沈宁见皇帝面露疲态,道:“陛下一路辛苦,臣已安排好府邸,是否先去歇息下?”
“不用,先说战事吧。”
这几日李昭一直在赶路,收到的军情不免有些滞后,他急需了解最新情况。
“潼关那边,魏将裴振阳据守不出,杨叶秋一时难以攻下;但就伤亡来看,末将个人觉得,两方应该差不多。”沈宁道。
李昭微微点头。
潼关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关隘,魏国对其的防御极其上心。
杨叶秋本就是个慢性子,见潼关不好打,干脆不再死磕,选择和裴振阳一点点耗下去。
“给他增兵五千,朕另外再遣一千禁军。”
“是。”
“朕明日启程去洛阳,此事可大肆宣扬出去。”
“臣明白。”沈宁抱拳道。
为了进一步给潼关施压,调动更多的魏军,李昭有意亲自去一趟。
“河北那边呢?”
沈宁神色一正,“邺城依旧在晋军手上,每日厮杀惨烈。”
“孟凯那厮,还能守多久?”李昭不由心中一紧。
若邺城被攻克,燕军相当于在河北大地,牢牢扎下了一根钉子。
日后若要拔除,又要费一番功夫。
沈宁也想到了这一点,宽慰道:“根据得到的消息,臣认为晋军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城内粮草充裕,起码还能撑一个月。”
“找准机会,出兵邺城,会一会燕军。”
“陛下放心,将士们枕戈以待,随时可渡过黄河。”
“刘康呢?”李昭又问道。
“赵军奉行以战养战,不再死守城池,屡屡主动出击。前段时日,燕将赵立恒不慎中计,被赵将陈渭清、高和联手击败,折兵六千余人。本来赵军有希望攻克德州,但燕太子刘文俊率四千铁骑突然南下,赵军担心被切断后路,被迫退兵。”沈宁娓娓说道。
李昭听到“刘文俊”三个字,不自觉微微皱眉。
一场胜利,改变不了燕强赵弱的现实。
尤其接下来面对的是刘文俊,此人擅长用兵,少有败绩。
再加上拥有兵力优势,刘康不一定能扛得住。
李昭表情渐渐严肃,“战机稍纵即逝,若有好的机会,当速速把握,不必提前来报。”
“臣遵命!”沈宁肃然道。
................
中午,众将陪同皇帝一块用膳,边吃边聊。
关于前段时间疯传自己称王的谣言,沈宁几次欲言又止,想要向皇帝解释下。
李昭仿佛没有察觉到。
其亲切温和的态度,军事上的大胆放手,无不表示和以前一样信任着沈宁。
沈宁渐渐安下心来。
见皇帝一面不容易,其他将士纷纷介绍其驻地情况。
陈哲是济南守将,当地渡口地利优越,早前刘康就是从那里渡过的黄河。
近半年来,陈哲已收集大批船只,在魏显帮助下训练出一支水军。
规模虽比不上长江水师,却也作用不小。
既能拦截河北的军队南下,又能快速运送秦军北上。
李昭很是欣慰。
同时他更清楚,军人们浴血冲杀,不仅仅是因为忠心。
在离开开封前,李昭分别为沈宁、陈哲增加了田地。
刘轩早年因立场问题,一度不受重用;从长沙之战起,屡屡浴血冲杀,此次被加封侯爵。
宋俊先前私藏甲胄,被一撸到底;而潘有霖是降将出身,归秦后战绩出色,连杨智都对他赞不绝口,两人皆被封为伯爵。
对于中下层将士,李昭同样没有吝啬,军中一片欢腾。
.................................
数日后,李昭抵达了东都洛阳。
杨叶秋正在进攻潼关,无法前来接驾。
卫国公石艾,以及洛阳副将苏磊等人出城迎接。
在金陵的时候,石艾曾想过自洛阳北上,穿越中条山,直逼临汾。
可等来到洛阳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上奏李昭建议按兵不动,等韦睿先在武关击败了魏军主力,魏国被迫从河东调兵,他再趁势而动。
所以这些日子,相比韦睿、沈宁等人,石艾倒是轻松许多。
平日里督练士卒,读读兵书。
闲着也是闲着,见皇帝要去潼关,干脆跟着一并前往。
路上,石艾提及一事。
“陛下,太行山巨匪张旭,趁着燕、魏两军无暇他顾,半年来扩充了不少兵马;尤其是上次东胡人攻打榆林,魏军上党守将薛世行被调往延州后,黑虎军愈加猖狂,如今正在围攻太原东边的阳泉。”
李昭微微抬起下巴,发出一声不屑。
黑冰台针对黑虎军的实力,早就有过详细的研究。
其士卒虽过万人,但大多数没有甲胄,兵器简陋,不擅长野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