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皇孙白手起家

第264章 闽地已定

皇孙白手起家 大千飞雪 2150 2024-11-19 09:55

  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是因为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

   天空没有落下半点雨滴,包括郑传彬、郑传赫等共两万余人,死的不能再死。

   韦睿这次用的火油罐数量过于庞大,直到次日中午,火势才慢慢变弱。

   因所有人都被烧的不成样子,昭武军将士足足花了半天时间,才从一堆“焦炭”里,找到了郑传彬的尸身。

   在郑传赫抵达东嘉城前,韦睿已经收到了李昭的来信。

   毫不夸张的讲,别说郑传彬用他嫡子做人质,哪怕是把全家都送来南昌,李昭也不可能停止进攻。

   得力于事先周密的布置,昭武军此战未损失一人。

   之后,韦睿继续挥兵南下。

   随着愈加深入闽地,韦睿渐渐明白了,为何这里被称作“八山一水一分田。”

   景色虽优美,但大山实在太多。

   一山挨着一山!

   过完这山还有下一山。

   昭武军走的着实辛苦。

   想找当地人带路,却发现难以交流。

   昭武军里没有来自闽地的士兵,由于听不懂当地方言,沟通时必须要靠翻译。

   连军中斥候出去探路,偶尔也要带着翻译。

   除了剿灭小股蛮兵,昭武军基本上没打什么像样的仗,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

   八月上旬,昭武军经过跋山涉水后,终于兵临福州城下。

   城中守将是陈晋的三子陈文颜。

   在陈晋死后,陈文颜逃出了金陵城,并动用家族势力,全力支持郑传彬起兵。

   陈文颜从未想过要灭亡齐国,本意是推翻姜岩,扶持七皇子姜彻登基,这样陈家就可以恢复以往的权势。

   韦睿派弓弩手,向城中射去了李昭写的劝降信。

   李昭在信里给出了重重承诺,陈文颜看后却不太满意。

   金陵陈氏早在齐国建立时,就一直有人在朝中担任大臣。

   但如果李昭称帝,他有自己的班底,不太可能再重用陈家。

   起码秦国的紫薇阁,陈家人是肯定进不去的。

   陈文颜犹豫良久,最终未作理睬。

   一边据城死守,一边派人向泉州的郑传杰求援。

   韦睿没有围城打援的计划,见陈文颜没打算投降,立刻下令强攻福州城。

   之前俘虏的两千蛮兵,也全部参与战斗。

   韦睿将昭武军分成三部,日夜不停,轮流出击。

   福州大部分兵力都被郑传彬带走,城中仅有四千余人。

   在惨烈的厮杀下,城墙几度易手。

   三天后,福州城已岌岌可危。

   陈文颜这下慌了,又见援兵迟迟不到,连忙派人求见韦睿,表示愿降。

   韦睿态度冷淡,并催促士卒加紧攻城。

   金陵陈家,作为齐国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百年来积攒的大量财富,远超蜀地或汉中的任何一家豪强。

   陈家若覆灭,这些财富自然也就全部落到李昭的手上。

   不仅如此,陈家门生故旧遍布大半个齐国,甚至有发动叛乱的能力。

   当初如果不是柳知捷及时赶到,陈晋早把姜岩大切八块。

   以李昭的性格,怎会允许这样的势力继续存在!

   不久,昭武军破城而入。

   陈文颜无奈下,与城中的部分陈氏族人一道,半裸着身子,跪地乞降。

   然而,此举未有任何效果。

   昭武军毫不犹豫挥下长刀,将福州的陈家人屠戮殆尽!

   ................................................................................................................

   福州城四十里外,正在赶路的郑传杰听说福州城已被攻破,心中大骇。

   此城一失,昭武军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泉州。

   旋即调转方向,率军返回泉州城。

   进城后,城中的郑家人和陈氏族人急忙聚在一起,商议到底是战是和。

   郑家代表是郑传杰,及其父亲郑瑞。

   陈氏代表是陈晋的堂弟陈奕全。

   郑瑞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他早已经不管事了。

   其长子郑传彬、三子郑传赫败亡后,郑瑞为了郑家的延续,不愿和昭武军为敌。

   郑传杰面色凝重,心中依旧迟疑。

   陈奕全却态度异常的坚决,怒道:“我陈家明明都降了,昭武军还要赶尽杀绝;即使献出了泉州城,谁能保证昭武军不再大开杀戒?”

   “昭武军擅长野战,泉州仅有八千兵力,恐不能敌;若固守泉州城,一旦城中粮尽,城池也将不保。”郑传杰沉声道。

   韦睿带三万人杀入闽地,部分士卒留守福州,进攻泉州的起码有两万多人,郑传杰并不看好此战。

   “若是正面交锋,我军必败;但是........。”陈奕全眼神闪烁,话锋一转,“诸位别忘了,兵者诡道也!”

   郑传杰眼睛一亮,“陈兄请详细说来。”

   “可诈降,让韦睿放下戒心,然后杀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