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刘宋风云

第93章 争夺晋阳

刘宋风云 红黑色的风 2111 2024-11-19 09:56

  同时,晋阳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拓跋焘丢失晋阳后,赫连勃勃进行了屠城,晋阳周边十室九空,并且将大量粮草掠夺到晋阳,准备对抗魏军。

   拓跋焘返回平城,立即调集五万大军,准备夺回晋阳。

   此次魏军精锐尽出,并且抽调了相州的一部分兵马,这也给刘宋拿下相州部分郡县埋下伏笔。

   拓跋焘率军到达晋阳,很快展开攻城。

   魏军现在也掌握了投石车的打造,就是在射程上不如宋军,至于更加复杂的床弩则是不会打造。

   魏军利用投石车和井阑压制守军,士卒以最快速度填平护城河。

   晋阳护城河在夏军占领城池后已经被清理干净,所以魏军只能再度填平护城河。

   有着投石车和井阑的压制,夏军只能龟缩在女墙之后用盾牌防御,魏军士卒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一点一点的填平护城河。

   拓跋焘看见攻城很顺利,以前他并不重视攻城器械,知道宋军在凉州一路高歌猛进,他这才对这些器械有了更深的了解。

   不过由于宋国技术封锁,也只能自己研究,投石车并不复杂,但是想要提升射程也是不容易的,至于床弩这种复杂的器械没有研究成功。

   不过对付夏国,投石车绰绰有余。

   看着来来回回的士卒,拓跋焘更加有信心夺回晋阳。

   城上的赫连勃勃没想到魏军会如此攻城,有些无力感,本想依靠护城河大量杀伤魏军,看来是不可能了。

   他打算趁夜摧毁这些能将巨石扔到城墙上的东西。

   经过一天,护城河被填平了一小半,再有三天,必然会完全填平护城河。

   拓跋焘在夜幕降临后下令撤军回营。

   赫连勃勃在三更时分亲自带骑兵出南门绕道东门,趁着魏军松懈接近了投石车。

   赫连勃勃见魏军防守如此松懈,立即下令进攻,夏军点燃火把,扔向投石车。

   随着一支支火把扔到投石车上,很快一架架投石车被点燃。

   当魏军发现,夏军已经开始后撤,赫连勃勃并没有恋战,其主要目的就是摧毁投石车,现在目的已达成,就没有必要跟魏军死磕。

   夏军迅速退去,魏军并未追赶,毕竟夜晚一旦遭遇夏军埋伏就得不偿失。

   很快大火被扑灭,但是投石车也被烧毁三分之二。

   拓跋焘大怒,将守夜将领斩首示众,下令严加防范,又下令工匠继续打造投石车。

   第二日的攻城,由于投石车数量减少大半,夏军开始对魏军填平护城河的士卒造成伤亡,拓跋焘依旧没有停止填平护城河。

   经过五日的时间魏军才填平护城河,这期间夏军多次出城,只有第一次成功摧毁大半投石车,其余皆被魏军发现,并派骑兵驱赶。

   赫连勃勃只能眼看着魏军填平护城河。

   护城河被填平,魏军开始攻城,投石车也停止进攻。

   魏军士卒要比夏军士卒更加勇猛,相对来说,兵器铠甲也比夏军更加精良。

   但是夏军在晋阳缴获大量兵器铠甲,所以此时的夏军抵抗十分猛烈。

   这一天,魏军数次攻上城墙,但都被疯狂的夏军赶了下去。

   经过一天的攻城,魏军损失近千人,夏军也损失不小,羽箭消耗速度超出了赫连勃勃的想象。

   这就可以见到,魏军的攻势有多猛烈。

   这时候夏军将领开始劝谏赫连勃勃,“大王,晋阳毕竟不是我们的地盘,在此久守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我军此次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不如暂时回军。”

   其余将领也纷纷附和,赫连勃勃还在犹豫,于是道:“容本王再想想,尔等先做好准备,能够随时撤出城池,还有,一旦要撤有,粮草不可给魏军留下一粒。”

   “诺。”

   虽然没成功劝说赫连勃勃退军,毕竟他还是有些松口。

   于是众将去准备退军之事,尤其在屯粮之处准备了很多易燃物,打算在离开时,一把火烧掉所有粮草。

   接连几日,魏军攻势越发凶猛,数次占领城墙,赫连勃勃亲自带领亲军才把魏军赶下城墙。

   看着士卒损失越来越多,而且魏军几次差点破城,所以赫连勃勃打算撤军了。

   于是召集众将。

   “今夜趁着夜色出西门,然后迅速向北,寻找渡口渡过黄河向大城方向撤军,离开城池时在城内燃起大火,就算走,也不能便宜魏军,粮草辎重带不走的全部烧毁。”

   “诺。”

   夏军开始准备撤退,魏军暂时还不知道,毕竟城内经过夏军屠杀,百姓十不存一,细作是根本无法在城内生存,所以拓跋焘还不知道赫连勃勃要撤军。

   午夜,晋阳西门大开,夏军开始出城,与此同时,城内四处燃起大火,火势很快蔓延至全城。

   城外魏军士卒见状立即禀报拓跋焘,“太子殿下,城内突然燃起大火。”

   拓跋焘大吃一惊,立即出帐查看,只见晋阳城已经在一片火海之中。

   他立即意识到,赫连勃勃要跑。

   于是下令,“骑兵立即向西追赶夏军,其余各部立即进城灭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